我说过,我最先接触的是太极拳。[attach]33923[/attach] 后来我练的武术是我在军队干部时学过的军体拳和擒敌拳。我的教官发现我练过武术是一次跳高练习,当时我的腿踢得比较高,教官说,山东人一看就带武架子。 自北以后,在教武术时,教官特别关注我。其实,在我们那个院校,武术的训练是不怎么重要的,因此许多同学并不怎么上心。 但我要说的是,军校里教拳术真的是朴实无华,但非常的实用。 1994年,这是我学武生涯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的春天,我在昆明市东风广场遇见了一个个头不高但非常精神的老人,这个人就是刘景良老师。 刘景良老师那些年一直在东风广场教拳,但遗憾的是,我1988年4月就到了昆明,真到1994年才第一次见到老师,六年的时间啊。 我看到他教的拳和我练的刚猛的拳术大不相同。他老人家打拳象玩儿一样,好象根本不费力,但我却感觉到特别的精神。我在一旁静静地看他教弟子,整整一个多小时,我甚至忘记了我是周末进城来买东西的。他老人家也发现了我,等9点多他的弟子们走了以后,我跟他攀谈了起来。我跟他讲我练过的东西,他对军他教的拳术评价比较高,但看了的练的拳后,他说,练得不错,但这种拳术有个缺点,那就是每一招后,都有上个停顿,而破绽就在这一停顿上。于是他又给我表演了他打的拳术,这次的是我那个套路,但他打起来却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无一刻停顿,无一丝破绽。 现在想来,当时老师打的这一套拳,应该可以叫八卦擒敌拳吧。 当我说出想跟他学拳时,他了解我的一些基本情况后沉吟了一会就答应了。 我问他,我原来学的东西有用吗? 他说,有用,用处大了。 这一天,他给我讲了八卦掌的一些知识和一引起要求。但这一天,什么也没来得及教,就到了我该坐部队班车归队的时间了。 临走时,我跟老师说,每周末,我必来。 “有用,用处大了”。 这是刘景良老师,对我练八卦掌之前练的东西的评价。 这也是我对所有爱好八卦掌吧友们要说的话。 也就是说,以前你不论练过什么,拳术也好,所有的体育类的技艺,对于学练八卦掌的人来说,都是有用,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只要是用这个圈子统一起来,进入这个“圈”那就是有用的。 但要真正用好,那就要走圈。 扎扎实实的走圈,把身法走出来。 要系统的学八卦掌,第一步,就是要走好圈功。这是我今天最想说的。 只是在当时,我尽管明白了,可由于本人好追逐新鲜感,热衷于学套路、招式,没有能够下功夫把圈走好走透。以至于自己在练拳的道路上,走了一段弯路。 我热爱八卦掌。我真的是想来此论坛学习并与大家交流心得的,没有其他目的。真没想到引起争议,甚至对骂,何苦来呢! 我感到非常的沮丧!甚至也没有心情再说什么了。 就象本人做人也一直比较单纯一样,我觉得,学武术其实就应该单纯才好。没必要想得那么复杂。但不论在现实社会中也好,在虚拟社会中也好,真是不容易。 但想做成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学精自己喜欢的东西,还必须做到专注、单纯。否则,私心杂念太重,成不了什么气候。 当初,刚开始学八卦掌时,老师的意见是让我先练三个月以上的走圈,就是怀抱单鱼式,那么走,顺时针方向走累了,再换为逆时针方向走。 我每周只有一天的时间休息,就这一天的上午,昆明的东风广场跟老师练。当然部队的条件不错,环境很好,每天晚上九点以后,至少在院子里练一个小时。 我只练了有半个月,觉得太枯燥了。便要求老师教我新东西。 老师对我说,不应该我么急,按说,等你练三个月的走圈后,还要练八大老掌和八大母掌,八卦六十四掌应在后边才练的。 但在老师自己的著作里,并没八大老掌,八大母掌什么的。我看八卦六十四掌很实用,便坚持要学。老师也是一向前比较尊重的,他考虑了一下,便开始教授八卦六十四掌。但他告诉我,每天至少要走半个小时的圈后,才开始练八卦六十四掌。这样老师每周也就是教我几个式子,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回家练习。当教到“脱身换影”时,我觉得练得十分别扭。但还是坚持往下学。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膝盖有些疼痛,但我也一直没好意思跟老师说。 没有举行仪式,那时也的确没有嗑头,那时也真的不兴这个。特别是我所在部队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单位,对与部队以外的人交往也有严格的规定。在那种形势下,我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在同仁中的另类了。 顺便说一句,老师对我一直象朋友一样对待的。 我在荆门呆了六年,荆门和湖北是我第二故乡。 我是北方的汗鸭子,在那里学会了游泳。但本人较笨,在这个千湖之国呆了六年,只学会了蛙泳。接下来我还会说到蛙泳对武术的启发,这点启发就是湖北给我的灵感。 练八卦掌练得膝盖疼痛一个月后,我女儿报名参加昆明青少年宫的乒乓球训练,第一次去,是我们一家人去的。观看了乒乓教练的系统训练,对我的乒乓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我学习八卦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世界乒乓霸主,但这是如何实现的,你不到乒乓训练馆是无法找到答案的。 我本人在此之前,也是乒乓爱好者,比赛也常取得好成绩(当然是业余的比赛)。 但业余爱好者的练习,其实就是瞎玩而已。 在青少年宫,教练的专业素质对我的振动很大。昆明市甚至云南的乒乓球水平其实一般,建国后,也就是出了一个女国手吧。但就是这样一个市级的教练员系统的训练起学员来,也是很有一套。 我记得第一次的训练,就是站位和站法,这类似于拳术里的站桩。 站位的要求是:站在台子的左侧50厘米处,斜对台子。而站法和握拍法是这样要求的: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沉肩坠肘,涵胸.....我听到这里,就想起了练八卦掌时老师说的行桩的一些要求。沉肩坠肘,涵胸.....不也是内家拳的要求吗? 以后的训练,在外人看来非常枯燥,主要是站、步法、颠球、对墙击球、无数次的挥拍训练等基本功的练习。可不象我们业余的运动员一样是整天对打的啊。我见过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也是常态,我们这些业余选手,打了几十年球,人家专业球员发球我们都接不住,还打什么比赛啊!? 后来我们知道,只练发球,专业球员可以一个人对着球台练几个小时。发球,仅是打球的开始啊。 说练功夫练功夫,其实就是基本功的训练啊。 另外,从站位的要求来看,我觉得我国的乒乓教学,从内家拳里借鉴了不少东西啊。 从这一天开始,我坚定了练基本功的信心和决心,对走圈,真正重视起来了。 大家知道,练八卦掌走圈是最主要的基本功,可作为初学者,大都对此深恶痛绝。 我要告诉八卦掌爱好者的是,好好练走吧,这是八卦门最重要的功夫,不要认为是基本功就不重要。 和孩子一块儿去训练乒乓球,还有一个收获就是解决我练拳中的一个疑惑。 那就是怎么才是正确的涵胸拔背。 说到这四个字,练内家拳的人可是经常挂在嘴上的。但真正明白的,我认为不多。 大家不是经常看到一些练太极拳的老头都成为驼背老头吗?其实大多数老头在练太极拳以前,身子可也是直的啊。 一些经常练乒乓球的小青年和小姑娘也有驼背的习惯,这真是可惜! 出现这个问题,就是没能明白这四个字啊。 乒乓教练讲这四个字时,他问:“什么是涵胸拔背?” 这可不只孩子不知道,连我们这些大人也不明白啊。 见我们露出疑惑的神情,教练把两只手往前一伸,说这就是涵胸,两手往前一伸不就把是了吗?没什么神秘的,其实很简单。至于拔背,一句话两句话可说不明白,只有等到练明白了才算是明白。 后来,我跟师父说起这件事,他说,这个教练水平高,我们好多教内家拳的“大师”都没有这个见解来。 |
我觉得很有必要重新发一下马步的科普,可能有人对于这个练法缺乏...详情
最早先看到的是电视剧“霍元甲”其实在这部剧里并没有感悟到什么...详情
武术是生活的技术,只有两个用途:索命和保命。就民间来说,防身...详情
现在的很多中国人都说咱中国武术是花架子,就连我爸也这么说,但...详情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