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核心是内功,不是拳架套路
太极拳的核心是内功,不是拳架套路。你掌握了基本的功法,具备了一定的功力,你想练那套拳架都可以,甚至你可以自己编排自己的套路,更高的境界你可以随心所欲,打到哪招算哪招,无需套路的局限!内功就像是识字,套路是范本教材,识字了,看什么书都行,想怎么写都可以。但是要想读得懂经典,写得出美文,还是先得认真学好范本教材!没有练好基本功,没有内功基础就去练拳架,就好像还不识字就去临贴学书法!就算你把《兰亭集序》描得和王羲之的一样天衣无缝,哪也只能算美工,不是书法!
练太极拳,关键是对目标和方向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总想着跟自己,更不要去跟别人计较水平高低。路子走对了,走到那一段有什么所谓呢?方向一定要对头,没必要有终点!只要坚持练,就会受益无穷。
太极拳是反常识的,返先天的运动。最要命的是被现世崇拜的现代西方医学还认识不到那里!因此它很难为我们的常识所理解,只有真正做到了才能明白,所以叫做“体悟”!文字表述不够准确,必然会被误解,而且它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整体,拆散来讲也不好理解。
第一点是太极拳没出师门的,还真的不能打。第二点,功成之后,拳打人不知,只在对手完全丧失抵抗能力之时下手,当真非死即伤!
如果腰真松下来了,自然的聚气命门是不会向后弓出去的,和刻意鼓气是两回事,腰不够松的时候,才需要用力点力气去鼓胀撑开它!松腰是腰脊椎垂直松落,还得有开胯松胯落胯转胯一起做。由紧到松本来就是太极拳锻炼的必经之路,需要一个过程,松是无止境的。“低头冒腰”也是必须的一个过程,所以也是艺。
要想松腰快,练逆腹式呼吸,鼓撑腰脊、带脉,是最好的方法。练腹式呼吸有“腹鸣”很正常,因为一般人肠道内都会有气体,腹部的收放会使肠道受到挤压,产生腹鸣。逆腹式呼吸就是要鼓胀后腰和带脉的,吸气胀腰,呼气松腹。
太极拳讲究中正安舒,刻意去让命门鼓气后突,必然会造成胸腹过于内陷甚至折叠,脊柱弯曲,破坏身法。直接就对拔背开肋产生影响内气总是朝着身体松展、肌肉放松无力部位流注,就是“有气者无力”;身体紧张,肌肉收缩有力之处,内气会被挤开,紧张就僵硬,“无气者纯刚”!
从形体上说,开为开展,开放,合为内收,合拢。从呼吸讲,吸,是涵胸拔背,气由脊发,灌注肩臂,形于手指,为蓄为开;呼,气过掌心劳宫穴,经手臂外侧敛入脊骨注入腰间,为发为合!
实战中被太极高手打比睡着的时候还有惨得多,正是打空、失重、受惊,慌乱收劲之时,不仅没有防御,而且是自己打开了通道让对方的内劲跟随自己的回劲一起进来,伤的都是内腑。闫芳事件其实正是这个理,记者对内劲什么的茫然不知也不信,自然不会给闫大师开那条劲路,也因此没有随之起舞;众弟子和师傅玩的就是这个东西,乐得被师傅东倒西歪。
太极拳不是中医!杨露蝉武禹襄等等太极大师也没听说有谁是学中医的,对中医的无知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太极拳一代宗师。太极拳与中医的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中医的对象和目的是病人、普通人、常人;太极拳是先天拳,是返先天的运动。太极拳最终能让习练者的身体返回到“如婴儿”的先天状态,所谓“精满气足神全”的全真状态,返璞归真,道家称为“真人”!因此太极拳运动对于人体经络气血的认识、对待和运用,与中医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或者这么说,在真正的太极拳运动中,人体的筋骨肌肉、经络血脉与普通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举几个简单例子:1、普通人奇经八脉是不通的,练太极拳必须打通大周天;2、在正常状态下,十二正经内的营气是沿阳经络下行,阴经络上行,但是太极拳,包括道家的内丹气功则是反过来的,所以有“顺则为人逆则仙”的说法;3、普通人的的气血循环完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而太极拳运动是“以气运身”,以心行气;4、普通人的气血循环是很细微的,基本不为人感知,而太极拳练的就是“气”,用的就是“气”!等等等等。因此就算是历代的中医泰斗,也没有听说他们都自然而然的是太极拳高手,反过来太极拳大师也不会就是中医。太极拳与中医,同出一源,各表一支,不尽相同!以我的经验,太极拳入门了,你基本上就不需要医生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