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如风 发表于 2019-5-8 13:57:49

如何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武术功夫者的水平,是一个很难说通过三言两语就能清楚的问题


如何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习武者的水平,是一个很难说通过三言两语就能清楚的问题。既然有的朋友再三向我询问,我也只能随意说说了。


首先,我们应该对“拳家”这个词有个明确的定义。拳家,是过去人们对习武有成之人的一个尊称,现在大多称为武术家;当然,也有称之为技击家、搏击家,等等名称,不一而足。


可以简单地说:既然能称得上是“家”,就是说要有过人之处。同时,既然是拳,就要有具备武术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自卫、搏击、健身等等。


但是,衡量一个拳家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有一个普世公认的准则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首先从武术的功能性上做个分析。


上古时候,如果武术已经存在了(事实证明是存在的),那么远古时代的武术之核心应该是“猎杀动物,杀敌自卫”:那个时代的人们,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这是由物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的特定属性所决定的。


不容置疑,武术发展到了近现代,其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已经从单纯的拳勇斗狠的基本属性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这点,我们完全可以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来说明这个问题(就这个问题,我曾专门论述过)。所以,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其功能已经从单纯的“生存手段”演变为“防身”,“竞赛”,“健身”,“娱乐”,“修养”等诸多功能的统一载体。


这样,由于其事物本身的属性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也就必然导致习武者的习武目标有多元化的趋势。这种多元化的趋势,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定型。我通过观察和分析,认为目前习武者的习武初衷和目的大多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竞技型;
2,健身型;
3,娱乐型;
4,修身型。


竞技型:这应该是大多数习武之人的最初动机。正是由于种种原因,习武者在生活中都间接或直接地对武术有好感,于是就走上了习武之路。可以说,不管后来每个习武者的最终习武目标,其最初目标应该是技击。也就是说,大家都是本着要掌握的技击,也就是被武术的最原始和最重要的功能所吸引而习武的。有的朋友虽然否认这点,但是,事实证明:每个习武者的内心,都是非常看重武术的技击功能的。中国武术中的少林拳,形意拳等等以技击实战著名的拳法,正是因为其卓著的技击实战功能能而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练习者。


健身型:在大众缺乏其他健身手段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可以选择武术做为健身的工具。这个现象,在上个世纪和本世纪表现得很突出。那个时候,人们认识到某些拳种的健身性功能,人们是想通过习武来健身。这点,以太极拳为代表。虽然太极拳本身是中国武林中独树一帜的拳种,其拳种本身对于以搏击为目的的习武者有很好的价值,但是,对于大多数修炼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还是以健身为目的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单纯以健身为目的的那种”太极拳“与追求技击的”太极拳“要区分开来。也就是是说:虽然太极拳本身具备技击功能,但是,由于练习者的练习目标和练习方式不同,客观地说,那种单纯以健身为目标的”太极拳“,可以理解和命名为“太极操”。其他拳种,比如形意拳,八卦掌等,也有很显著的健身效果,但是,由于其动作在设计阶段就以技击为创拳目的,导致习练者很难回避技击这个属性。基于这个原因,形意拳和八卦掌的练习者,很少以单纯健身为习拳目标的。


娱乐型:武术本身,做为一个广为流传的体育项目,肯定具备社会性和娱乐型。很多人,由于自身原因,也是看重了武术的娱乐功能来练拳。我的观点是:武术的娱乐性属于武术的副产品。而且,单纯以娱乐性做为习武的初衷,这在武术爱好者中占少数。虽然武术有娱乐功能,但是,许多武术爱好者,特别是年轻爱好者,是很少被武术的娱乐属性所吸音。


修身型:这个群体在过去不多,现在逐渐多了起来。把武术做为修身养性的手段,本来是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武术的修炼,从客观上讲,是可以对人的精神、意识等等人的本能起到作用的。这些都通过科学实验,比如心理学,生理学等得到了验证。特别是国外,对这个方面的研究更是深刻。但是,通过习武来达到所谓的修身养性的目的,大多还是局限在特定人群中。这些,都与个人的生活经历,人生取向,价值观念,哲学信仰等有关联。我本人是将武术的锻炼当成一个修养心性的高度来对待的:但是,我不否认技击,而恰恰是技击,才是武术的灵魂。正是这个灵魂,才引导着我们生发浩然正气的!


正是以上的习武目标的不同,必然就会导致对武者的评价标准的不同。我更主张国外的分类方法:习武有成的人分成”武术家“和”技击家“两大类更好。武术家,可以进行多方位的追求;技击家,应该是以追求技击和搏击为主要目的。这样,对拳家进行客观评价,就可以首先对其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衡量。


对武术家,特别是传统拳术的习练者,其评价标准会更复杂一些。我在个人锻炼和传拳授徒过程中常常按照如下的标准分类来衡量:
1,拳架,
2,拳理,
3,拳风,
4,拳品,
拳架,指的是架子是否合理,架子是否能在搏击中使用上,是否符合生理结构的要求,是否健康等等;
拳理,指练习者是否懂得拳理,是否洞悉拳理,是否能合理地应用拳理,等等;
拳风,是指拳的风格:习练者是否打出了本流派的风格,是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是否有鲜明的特色,等等;
拳品,是拳学的品味:拳架是否端庄、雍容,是否轻灵、精巧,是否和顺、圆融,是否缜密,合理等等,都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是追求拳学的艺术性的层面的内容。


所以,评价一个拳家,一定要按照他所追求的目标来对其进行衡量:如果对方讲究技击,就要看他的技击技能,而且最好有技击记录;如果讲究练架子,比如太极拳等,就要有完整的演拳记录(比如视频);如果讲究健身养生,就要有过专修的精力。否则,张冠李戴,缘木求鱼,肯定会导致误会。比如,讲究搏击的不参加比赛,讲究套路的却遮遮掩掩,讲究健身的却一脸病容,这岂不是连自己都会笑话自己!


当今传统武术,已经不若昔日流行。有志之士,或默默无闻地耕耘:比如认真传拳,承上启下;或大力推广,积极宣传:比如组织活动,借助网络手段等去伪存真等,都属此类;或著书立说,阐发后学,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也有某些拳家,却把传武不振的现实当成自己淘金骗财的机会:要么夸大自己的实力来搞个人崇拜,要么贬低前辈和同行来混淆视听,等等。其实,这些做法并不会有什么长期的效果。而大却是事与愿违,画地为牢。


我常说:习武之人,要养浩然之正气;要挺起脊梁,振作精神;要无愧先辈,无愧后人!技术上的短缺可以弥补;道德上的闪失则是硬伤。


随便说说,绝无针对,更是自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武术功夫者的水平,是一个很难说通过三言两语就能清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