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规则尴尬且致命的缺陷
现在商业搏击市场非常兴旺,自由搏击规则和MMA规则成为主流,相比之下,作为中国武术最正统的搏击规则,散打却呈现出不伦不类的尴尬窘境,这种尴尬不仅仅是市场表象,更在于规则本身。首先跟发展速度最快的MMA规则比较,MMA是开放式的规则,在安全基础上尽可能给站立技和地面技出身的选手都有充分的竞技空间,在这两大技术体系的高强度竞争中,站立技出身的选手除了补缺地面技外,更会精研拳腿肘膝、步法、防摔和摔法,从而尽可能控制比赛在站立状态;同样,擅长地面技选手除了完善站立技外,也会精研摔法和地面技,因此,两大技术体系在激烈竞争中快速提升和完善,选手个人技术也日趋完善(早期MMA一开场就容易被地面技选手拖入地面战的场景现在正在减少就是例证)。
而散打呢?经常看散打的人都知道,散打选手讲究拳开路,腿得分,摔取胜,所以散打选手三拳两脚后就很容易缠抱在一起,由于现在散打职业赛的规则,缠抱不得超过两秒,所以防摔方只要挺住两秒,裁判就会分开,这样造成一种现象,即便防摔能力一般,只要挺住两秒就行,他不会有强烈地防止对手贴身的想法,也就不会像MMA站立技选手那样将防摔、步法、控制、打击效果迫向极限发展,这样才能避免贴身和地面缠斗;同理,散打中擅摔的选手,由于规则只给了两秒,摔法发挥空间也被挤压了,因此,防摔和摔法技术在散打体系中容易萎缩(有些散打出身的跨界MMA,连下潜抱摔都防不住就是例证)。
归纳起来,MMA规则取向的开放性包容了站立和地面,在高强度竞争中,两大体系齐头并进发展,同时促进选手个人技术体系的全面提高,而散打规则却显示出收缩态,尽管有拳克摔、腿克拳、摔克腿的相生相克的理论,但规则保守取向,却不利于技术的螺旋式提高。
再看下跟自由搏击规则的比较,自由搏击规则是纯粹站立技的,禁止摔法和缠抱,包括箍颈等动作,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选手拳腿膝打击动作的连贯性,整体比赛流畅不黏着,将传统站立技战术推向极限,经过长期发展,自由搏击的技术和战术日趋丰富和多样,观赏性也不断提升。
对比看下散打,散打似乎也为了追求表面观感,挤压了缠抱摔法的时间,但是跟自由搏击比较总还是觉得有点黏着,而且打完缠的简单套路也限制了战术思维的灵活多变,纵观,从拳击到自由搏击等世界流行搏击运动,站立技的高水平选手技战术都是越来越趋于科学,主要都是以吊打(游击)和压打有机统一的运动战打法,单纯游击或阵地压制的单调战术很难适应旗鼓相当的激烈对抗,或适应所有对手,付高峰一鼓作气的三板斧打法就是案例,遇到真正强手时,就暴露了技战术和体能分配的致命缺陷了,还有如白近彬对决美丽死神时候,看看两人脚下的步法,已经看出战术的活与死了,正确的技战术能掌握节奏上的主动和体能的合理分配,郝刚都用在刀刃上,否则蛮打蛮干,猛冲猛打,带来的是体能的透支,技术的萎缩,战术思想的僵死。
因此,散打无论是跟自由搏击规则还是MMA规则比较,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只有海纳百川,敢于自我革命,不盲目短视去迎合市场而哗众取宠,从技术体系和选手能力全面良性提升的角度去寻找方向,散打才能走出不伦不类,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散打规则的核心竞争力和卖点在哪里??自由搏击的卖点是纯粹站立打击的流畅性,MMA核心竞争力是实战感,散打本来的内涵是想表现武术搏击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所以踢打摔都有,但后来发现观赏的流畅感不行,打不开市场,于是压缩了缠抱摔法的时间,但是跟自由搏击比起来还是流畅度逊色,牺牲和压缩了摔法和防摔,又减弱了实战性,于是散打在流畅性上比不过自由搏击,实战感又不如MMA,卡在了不伦不类的尴尬点上。个人感觉,是不是可以制定两套规则,一套比较流畅,譬如允许拳腿膝和接腿摔;另一套规则接近实战,允许进入地面,但是考虑体制内局限,可以不允许地面砸击和反关节,但可以压制,10秒内不能翻起来算作一次读秒,为什么非要接入一定的地面摔交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磨练出摔法和防摔,想打站立需要过硬摔法和防摔以避免拖入地面,想地面战的也需要过硬摔法,这样更接近实战感。
体制内比赛不可能不考虑安全性的,开肘和地面砸击等应该目前试不可能出现在体制内比赛上的,但是散打应该允许一定的地面摔跤,因为那样摔法和防摔才是完整的,而且站立技特长选手会综合提高z站立防摔,包括摔跤中的防摔技能,灵活的步法,直线拳腿控制,高效的组合和重击等,想拖入地面战的选手也会进一步提高摔跤技术,这样是良性螺旋提升的。
看过散打天下和超武联赛,虽然比锦标赛改进不少,但是仍然感觉缠抱过多,为什么?因为规则,散打规则希望塑造的摔法是所谓快摔,所以两三秒内没有摔成,裁判就会分开双方,很多缠抱正是源自这种快摔的企图,施摔方规定时间内没有摔成,被摔方挺住两三秒,双方便构成一次缠抱,也辛苦了裁判无数次分开双方,这种过多缠抱现象既影响了比赛流畅性,也偏离了搏击实战性踢打摔应有之本质关系,散打规则急需改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