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 发表于 2018-4-20 04:40:10

内劲才是练武之人的核心范畴

​形意、八卦、太极等内家拳虽然在肢体表现形式上各异,但其修习都是为了求得内劲,其修习之路径皆为“还虚之道”,即要求达到中和虚灵的体道境界。故孙禄堂并不视拳术为一般健体技击之小术,而认为拳道一体,拳术锻炼的本质在于心性的修炼和生命境界的提升。“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则一也。”孙禄堂武学以内劲为拳术之本质而会通三拳,并认为其与性、命、物、理相通。
中和之内劲与三拳合一
内家拳以内劲为拳学的核心范畴,认为内劲的本质特征是中和,他对内劲生成的描述是这样的:“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与气,以致满足,中立而不依,和而不流,无形无相,此谓拳中之内劲也。”
道家认为:以真意真气——即生命本然能量之充满至中立或中和态,即可得拳术中的内劲。古人对拳术之“中”则描述为:“内家之技击也,必求其中。太极空中;八卦变中也;形意直中也。”
武术家们倡导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实际上三拳之合一不是合在形式,而是在于中和之内劲上,正是由于有内劲之中和的共同点,三拳才得以内在地相通。
“中”为儒释道三教重要的哲学范畴。先秦儒家经典《中庸》言:“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之谓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甚为重视道德生命的中和之修养。《中庸》又以诚为德性之本:“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天真实无妄运行的品质就是诚,而人效法天道之真实无妄即为人之诚德。可见此“中”为一种中和之诚德。
道家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此“中”涵大道之虚性。佛家有龙树《中论》、天台宗中观学等,其“中”大义以不执着空有、虚实两端,而涵虚实的运用和转化。孙禄堂以“中”为三拳内在一贯之理,“其理一者,三派亦各有所得也,形意拳之诚一也,八卦拳之万法归一也,太极拳之抱元守一也。......三派之理,皆是以虚无而始,虚无而终。所以三派诸位先生所练拳术之道,能与儒释道三家诚中、虚中、空中之妙理,合而为一者也。”这里实际上认为形意、八卦、太极以“中”之理而一贯相通,“中”之内涵有儒家之诚、道家之虚、佛家之空三种,而以道家虚无之理为极致。
以“中”贯穿三拳,又以诚中、虚中、空中来解释三拳之“中”的内涵所在,这样实际上就是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进行了吸收和转化,转化为拳学的核心思想和求内劲之心法。
​如其言形意拳:“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于外,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总是一气之流行也。”以形象、心意解释形意拳之名,认为形意拳的本质在于习拳者以主体之心意来感通内外,而以内在心意之诚为根本,如此方有外在拳术形式与意象的充分生成和表达;即表达为太极一气之流行,如此内外贯通而得真正内劲,是为诚中。
其言太极拳心法内涵:“太极虚实之理也,其式之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认为太极心法内涵之空非一无所有之顽空,而是表现于拳式之有无相生,虚实互化,是为空中。其言八卦之虚中则很简略,“八卦变中也。”八卦心法内涵为虚中,虚则生灵变,故八卦虚中能表现为拳术变中之用。
以中和之内劲为拳术本质,以得“中”为三拳之心法,又以儒释道之思想精华来充实“中”之内涵,即以诚为根本,以空有为变化,以虚无为极致。可以说,“中”为孙氏武学思想核心所在,孙氏拳为著名的哲理之拳,体道之拳,其根由在此。
武学以拳术之心法,对儒释道思想精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吸收和融汇,其思想以精神涵养和内劲修炼为根本,以拳术形式表现和肢体工夫为末节,由此其论拳术形式和肢体工夫之论亦以内在涵养和修为为本。如其言三体式姿势之“中”,即不以形体重心或中点来衡量,“其中,是用规矩之法则,缩回散乱驰外之灵气,返归于内,正气复初,血气自然不加于其内,心中虚空,是之谓中。”
​虽言三体式姿势之“中”,但还是以虚灵中和之心灵状态来解释。孙禄堂武学重内,但也不轻视外,在具体拳术的锻炼过程中,也是非常注重内外的相应和结合,这是值得注意的。如其言“练拳时要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不乘于形式,内不悖于神气;外面形式之顺,内中神气之和......故现于外,知其内;诚于中,形于外。即内外合而为一。”
拳术虽以涵养内劲为本,但毕竟不同于普通的精神修养;在具体的拳术锻炼过程中,中和内劲与拳术形式是一体之两面,乃相应而又相通的。故“练之形式顺者自有力;内里中和者,自生气;神意归于丹田者,身自然重于泰山;将神气合一化为虚空者,自然身轻如羽。”
内劲的锻炼不离拳术形式,而肢体功夫的获得,也可说是心法运用的结果。孙禄堂作为民国时期的武术大师,通过三拳合一的武学实践而吸收道家道教之先后天思想,并以无极太极两仪之顺逆两途的演化建立动态整体生成论的武学体系;提炼出内劲为拳学之根本的思想,要求学者通过神意之中和虚无的武学运用而锻炼气质,求取内劲,并以还虚返先天为武学极境;其拳学内涵融摄进大量的儒释道思想精华,从而使其拳学成为修身之学,体道之学,使得拳术成为一种载道的形式。


发掘武学思想及其儒释道文化内涵,对于新时代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以及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发扬是有积极意义的。​

cao784874573a 发表于 2018-4-23 09:13:04

根劲,蓄于腹部,发于梢节,用意念引导。元力是本身之力体魄强健病邪不侵之体,意念力是精神上的力是沟通天地之用,可借天地之力。门外汉的我所理解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劲才是练武之人的核心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