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泽姬 发表于 2018-4-18 09:41:37

解密神秘的武当武学

武当武学不宜称为 “武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如同儒学、道学和佛学一样,它和武当建筑学、武当文博学、武当道学、武当道医学、武当音乐学构成武当道教文化的主体内容。
  
  要谈武当武学,必须还原到武当道教文化中去。武当道教建筑素有“补秦皇汉武之遗,为历朝罕有;张金阙云宫之胜,亦环宇所无”之说,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祠、十二亭外带三十九桥,自真武山、均洲城起直达天柱金顶。武当文物更是千姿百态,金银铜像、诸式法器、历朝印玺以及镇山之宝九龙紫光宝剑,无一不精美绝伦。武当道教思想以道学为本,倡三教合一之说,从北宋即独树一帜。武当武学以悟道为本,有九宫九转九天、八卦八宝八极、太乙混元太极等参悟法门,可由此以武演道。武当道医讲求一丹炉、一双手、一把针和一堆草,既用七月一支花、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头顶一棵珠等特殊药物,又有黄龙洞眼药、金顶紫金锭等成药。特别是八宝真元丹和雪莲九玄丹更是在民间被传说得颇为神秘。武当道的这些文化内容是一个整体,武学不能独立存在,它和道学、道医学的联系紧密,离不开这两个理论基础。
“武当”不仅指“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也有“以武挡天下修道之人”的意思。武当,在学术上的称谓应是“玄天真武法脉”,“武当”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通称。我们说,玄天真武法脉起于东汉,兴于宋元,鼎盛于明代。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师徒到太和山修炼,融山上旧有修真法诀与犹龙一脉合成一体,传有神丹。五代末期希夷真人扶摇子陈抟来武当养静,移华山后传无梦仙师。无梦仙师诸弟子中以陈景元、张虚白为高强。景元开华山法脉,虚白创武当宗风。因此,历代仙师都教导我们说:华山为兄,武当为弟。
  德天真人三峰子张虚白(即俗传所谓张三丰者)继希夷真人之后,亦应诏赴阙。在今河南境内遇山贼阻道,为不误行程且要为民除害,故开杀戒。后居皇宫三载,仍请辞还山。住五龙佑圣观期间,传法百余人,惟丹云、丹阳尽数承习其丹功武法。丹阳秉承正宗,后传衣钵于金桔。在此之后太和真人张守清又将武当玄天法脉、犹龙法脉以及茅山宗上清法脉融为一体,创武道合一的武当清微派。太和仙师之后百年,有洞玄仙师三丰子张全一者来武当修炼,继守清厘定“天罡主剑、龙门主道、太乙主字、清虚主手”之门户后,将四门衍为九派,而非传言的八派。洞玄仙师后,由榔梅真人李素希秉持正宗,统历代之神功,汇诸世之宝法,将武当丹道武学推向巅峰。大明嘉靖年间,天华上师将九元汇综合于玄天法脉,留有《武当剑谱》三十六卷、《武当功谱》八十一卷。明末兵匪迭起,天罡、太乙、清虚诸家之正传弃山而去,仅遗龙门一派。
武当宗传武学讲求“以武演道,与道合真”,掌法剑术融汇,兼有轻功及暗器的使用。仅以天罡一脉而言,起手以六路拳为根基,继而习八卦铁砂掌、子母阴阳拳,而后以九转飞天掌、八卦地躺拳进阶。剑法则以二路八卦剑为开门专练,再专修八卦莲花剑、八宝飞龙剑,最末以犹龙太极神剑和九转飞天神剑,达于上乘之功。天罡法脉持有九转神功之绝技,不仅团练人身之精气神血,用于武技还有碎石、弯铁、轻身飞腾的功用。此外,太乙派的字拳、玄门剑、先天拳、劈功掌、太乙神功;清虚派的阴阳指、金砂掌、混元阴阳五行手、犹龙太极功、八卦混天拳、金钱爪、八极加劈挂、羽化神功等;再有龙门派的太和拳、太乙火龙掌、无极拳、九宫十八腿、八仙拳、纯阳掌等等,都是武当功夫的典型代表。凡武当武学必以丹功为内应,外习掌法、拳术做根基,后练剑术及诸械。
 从徒手训练(俗称白打)方面,武当以掌法为主、拳术为辅。
  器械方面,武当宗传以剑为主,刀、棍、鞭、枪、铖等共计有36样之多。剑是一种法器,又是道士必备的护身兵刃。因其具有轻利之便,兼有君子儒雅之内蕴,故为武当所看重。武当宗传剑术有单剑、双剑、七把剑、十三剑、二十四把短剑、三十六把短剑等诸种练法,又有内炼慧剑、外执飞剑、统以神剑的神玄之妙。武当剑术有上中下三乘的区别,今世所流行的仅是下乘舞术,即釜、筹、丹三派。中乘乃是飞术,即符、鉴、七三派。上乘则为天是法脉所专有,为字、柱、极三派,亦唤作偃月神术。
武当宗传法脉的特点是“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而不是以柔克刚、以慢制快,不可以以为武当功夫都是养气炼世的柔功、慢拳。
  道经云:天垂玄像,道启真风。人懂得追寻天地之间的变化与阴阳两似的互换后,最终导致武学的产生。我记得明代有一首歌诀是这样念的:“南尊武当,北崇少林。西称太华(华山),东道岱宗(泰山)。峨嵋月皎皎,天山光滟滟。崆同传关外,雪山远边陲,摩天高处是昆仑。“可见由于修真,才产生出融于三教之中又脱于三教之外的九大宗流。我们不但要研究武当武学,也要通过武当派保留下来的诸派绝技来逐渐认识我国传统的宗传武学和民间武艺。因为这九大流派缺少一家,都不是完整的中华国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密神秘的武当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