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进步才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太极拳就是一套训练方法具体就是拳架
越来越进步才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太极拳就是一套训练方法,具体就是拳架。拳架是代代总结,去粗存精的产物。一定是一代比一代强。因此就拳架的合理性来说。杨露禅比陈长兴好,杨健侯比杨露禅好,杨澄浦比杨健侯好,杨澄浦的学生李,田,牛,郑等人的架子就比杨澄浦的更好。至于学生总说老师如何如何厉害。我觉得这只是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或者说一种错觉。就因为是不断进步的东西。因此,观念守旧,抱着旧东西,以为前人传下来的东西就是完美无缺的是不对的。
杨澄浦的弟子里面很多人都对拳架进行了修改。武汇川是化简为繁,每势里面又包含技击动作。郑曼青是化繁为简。结果,武的拳架没有流传。郑的架流传开了。说明化繁为简,才能便于传播。说明走简化的路子是对的。24式,48式是传播最广的路子。
同样是走简化的路子。郑子太极拳培养了黄性贤,罗邦真等太极大师,名扬海外。罗的弟子朱殿蓉等人也是一等一的高手。而24式至今没听说培养了哪些高手,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苦苦思索,终于恍然大悟。架子是个障眼法,根本就不重要。
既然架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老师。架子嘛,就是一套广播体操也可以打出太极拳的感觉。不过架子也不是完全不重要。这套动作的重要之处是需要减少人体运动伤害。马步一扎深似海,从此膝盖是路人。从马步到弓箭步是一个巨大的飞跃。马步是双腿平均承重,两脚得不到休息。而弓箭步可以两脚互换,轮流休息。因此,杨氏太极拳以弓箭步为主,少有马步。
虽然拳架进步了。但太极拳难练的本质没有改变。绝大部分爱好者是入不了门的。杨澄浦若干弟子,真正的高手只在十指之数。这还是跟随师傅日日练习的结果。如不跟师,或离师太早,是无法入门的。如果不入门,跟广播体操其实差距不大。
将马布改为弓箭步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由横向运动变为了竖向运动。横向运动需要肌肉发力。纵向运动是借助自己重量的反弹力。陈杨的分水岭由此产生。能自如运用反弹力是不容易的。能运用此反弹力就基本进去懂劲阶段。 进步是肯定的。但是用进废退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太极拳像以前一样,仍然是人们主要用以谋生的手段,相信会有更多的奇能异士参与,那么进步就更快。 金字塔是世上任何事物的规律。练法是一样的,要因人而异。学的是同一种教材,同一个老师授课。一个班的学生有考一百的,还有不及格的?。 社会永远在进步的。但是象杨露禅这种人物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没哪么容易超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