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qi888 发表于 2018-9-6 22:03:41

陈式秘传太极拳内功——丹田内转论

<div align="left"><font style="font-size:14px">引 言
1986年12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性太极拳学术研讨会上,有人发言反映:在日本有人向中国太极拳教练提出一个课题:”太极拳为什么能嫩肤?”
这个课题提得好。它正好涉及到了我国太极拳的奥妙所在、精华所在。太极拳,尤其是陈式太极拳,以它那独特的轻沉兼备、刚柔相济、开合相寓、动作螺旋、松活弹抖、快慢相间、内外兼练的运动形式,熔武术与养生术于一炉,使长年从事这一运动的人,不仅可以健身、护身,而且可以健脑、嫩肤、健美。所以人们都说大极拳是我们祖国武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构思特异的一颗明珠。
为什么太极拳可以起到健脑、嫩肤、健美的作用?除了上述它那些运动方式上的特征之外,其奇妙的内功——丹田内转法,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关于“丹田内转”,在顾留馨、沈家帧著的《陈式太极拳》及顾著的《太极拳研究》等书中,都曾提及“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相结合”,但其功法如何具体运用到拳术之中,其机理的依据是什么,均未详述。作者自1972年至1980年从师陈照奎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深得老师口传身授的太极精义。现将陈式秘传有关丹田内转功法之要点简介如下。
一、丹田内转法是陈式太极拳的精华
丹田内转,从武术和劳动角度来说,它是使人体产生松活弹抖型的爆发力的太极内功;而从养生健身角度来说,它又是“炼精化气”、“还精补脑”的重要养生功法。
古往今来,人类在不断探索健康长寿的方法。那么养生大道最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炼精”。没有“炼精”的功夫,也就谈不上“化气”、“化神”和“还精补脑”。当然炼精也离不开真气的带动。炼精、化气是相辅相成的。但炼精毕竟是养生的筑基功。梁代医学家陶弘景云:“养生之道,以精为宝。”《性命圭旨》把炼精列为“首关”,有云:“初关炼精,为动静兼用之功。”一些炼功的人往往只讲练气、养气、运气等等,而很少谈及炼精之法。无精,气从何而来?触及到“精”字,也是多讲“保精”、惜精”、“戒欲”、“节欲”、“禁欲”、以及“上士分床,下士异被”等控制性生活诸法。只讲“节流”,不讲或很少讲“开源”。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何谓精?这里讲的精是指人体的内分泌腺特别是性腺的分泌物,即激素(荷尔蒙)。这种激素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身体各处,以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组织器官的活动。按“炼精化气”的原理,它可转化为真气、顺经络循环到身体各处,充盈周身,维持和增强人的生命力。这种激素过多或缺乏,都会引起各种疾病。产生这种生命要素的主要部位在丹田,即小腹。
丹田,向来是为养生家所重视。道家养生家认为丹田是练功的“根”,为“安炉立鼎。炼金丹的地方。《黄庭经》的“黄庭”二字即指此处,认为此处是“积精累气”之所。《胎息经》所言胎息的部位也指此处,认为此处为人体生命之源(人体力学家认为此处是人体重心、中心所在)。前人讲:“抓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太极拳家则把丹田称为“太极点”,系太极拳运动的轴心,故又称“太极核”。由此可知,太极拳的创编人陈王庭遗词所云:“一卷《黄庭》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陈氏太极拳图说》),当时造拳也是参照《黄庭经》,抓住了这个炼功的关键部位,而提出了“气沉丹田和丹田内转相结合”,作为太极拳的内功功法,从而使太极拳成为一套内功、外功兼练的拳种。
丹田,一般都指脐内向里斜下一寸三分(又称一寸半)处。即小腹之内,骨盆之中,膀胱之后,骶椎之前,气功家称此处为储藏真气的“夹室”。其实,此处是人体许多重要脏器所在之地。尤其是生殖器官聚集的地方。由外及内进行剖析,首先是腹肌,腹肌是牵动人体腰部及下肢力量的关键,它并对小腹内的脏腑起保护作用。其内部则是生殖腺聚集的部位。如精囊腺、前列腺、女性的卵巢等性分泌腺。科学家认为增强这些内分泌脏器的机能,是增强人体生命活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些性机能的增强,可以保证人体产生自身所需要的性激素。这些激素是促进人体各器官生长、发育,并持久地维持其正常状态,延长寿命的极其重要的生命原素。运动这个部位,即某些运动家提倡的“腹部体操”、“骨盆体操”等,也就是太极拳运动强调的“丹田内转”之内功功法,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增强性功能,培养真气,增强内分泌,产生性激素,从而达到健美、健脑、嫩肤。这种丹田内功与整体运动(外功)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境域。
从技击角度分析,这种丹田内转功法,则是太极拳所特有的螺旋型的松活弹科劲的动力源泉。拳论所谓“主宰于腰”,实质上就是主宰于丹田。太极拳运动发劲时,丹田内部潜转活动的离心力和向心力表现在:发,则放射到四肢,即气贯四梢;卷,则从四梢收到丹田,即气聚丹田。但这种力量的收和放,都不是直线的,而是通过人体所特有的一系列的螺旋动作、节节贯穿地来实现。平素的套路锻炼,推手、单式锻炼,一招一式都着眼于丹田内转,着眼于丹田内转带动四肢乃至周身,不断发挥丹田内转这种人体的枢纽作用,对于增强人体的自卫、技击能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拳论中所谓: “周身柔软似无骨,忽然放出都是手,”即这种丹田爆发力的形象描述。
二、丹田内转功法的基本特征
怎样“抓住丹田练功夫”?各种功法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有的取站桩功,有的持静坐法,有的则配合以简单动作,称为动功,还有更简要的方法采取揉腹法、揉肾囊等,方法各异。陈式太极拳则与众不同,它是在复杂的拳势演练过程中(第一路83式,近400个动作;第二路71式.近300个动作),意注丹田,以意领气,气沉丹田,然后取逆腹式呼吸法,以真气带动,调动丹田内转,丹田内转又带动全身的螺旋式运动。形之于外则为“顺逆缠丝”、“胸腰折叠”诸形式。而且强调丹田内功与四肢、躯体动作完全协调一致,叫做“一气贯穿,周身一家”。拳论云:“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打起拳来,小腹内部内气鼓荡,翻江倒海:外形则转臂旋腕,旋腕转背,旋踝转膝,以丹田内转为核心(原动力),贯串整体一系列的螺旋运动,非圆即弧。这种丹田内转功夫,可以使腹部脏器,特别是盆腔内的脏器,通过自我摩荡,自我按摩,而增强其机能,生精化气,有益于打通前后三关,舒通经络,通任督二脉。
丹田内转,是陈式太极拳拳理拳法有机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了解丹田内转的功法,必须与了解太极拳的整个拳理拳法相结合。现在,只能从这套拳艺的一个侧面来阐述一下关于其内功(丹田内转)的一些特征。
(一)意注丹田,气沉丹田,丹田真气充盈,是发动丹田内转的基础。打拳时,先入静片刻,洗心涤虑,壹志凝神,检查全身放松状态,引真气下行,意注丹田,感到真气充盈丹田(发热)之后,再由丹田内转启动周身。而且是以外呼吸引动内呼吸,以真气带动小腹内的诸脏器取螺旋形式转动起来。所以,我主张上场打拳起动之前,要适当延长预备式的时间。
(二)由外及内,由内及外,内外结合,促使丹田内部转动起来。即拳论中讲的胸腰折叠与丹田内转结合。丹田内转、与其他功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孤立的动,不是静坐中求内动,而是内部与整个躯体一起动,动功与静功相结合。从打拳讲,打拳强调走身法,在身法端正的基础上,胸腰走螺旋劲,“刻刻留心在腰间”,以腰为轴,以太极核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带动全身,走立体螺旋劲,从腰到四肢,都是顺逆缠丝劲,所有动作都是圈,这种周身的螺旋运动是丹田内转的实质。整套拳的大小动作都要与丹田内转相协调一致。如拳论所述:“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出肾入肾是真诀”,“节节贯穿,周身一家”。而且强调以这种内动作用为主、为先。同时又注意内动与外动(内功外功)相结合。丹田内转的方式,包括前后、左右、上下、斜向、横向等多种立体螺旋方式。但都要与外形协调一致。如丹田走前后圈时,外形也走前后卷放、开合、蓄发,如“左冲”“右冲”等式;丹田走左右圈时,外形也要走左右螺旋,如“掩手肱锤”、“三换掌”诸式;丹田走斜圈,外形动作也是斜向旋转,如“白鹤亮翅”、“六封四闭”等拳式。
(三)以提肛、松胯和两臀翻沉为特征的骨盆动作。陈式太极拳的丹田内转法,是呼吸运动、腹部运动、骨盆运动三结合的一种锻炼方式。拳论强调“裆走下弧”、“提肛、松胯”、“吸气收腹,呼气突腹“,“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等等。这些措施实质是增强骨盆运动。人体骨盆及骨盆肌正好象一个保护盆,从左、右、后、下几个方面来保护人体小腹内重要的脏器,手臂和脚腿则可以从前方保护它。打拳时经常提肛、松胯、沉翻左右两臀、会阴处一提一松,骨盆处髋关节立体螺旋式的上下转动,即斜向走“∞”字形的运动,都可以使人注意会阴穴,增强人体下部的活动,从而使大脑皮质与下部内脏器官关系密切起来(即气功中讲的心肾相交),以调节内分泌机能。并且可以使腹肌、骨盆肌,以及下部器官的各种括约肌、提肌、竖立肌等等,保持良好的弹性,这对增强性机能和增加性激素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取得“炼精化气,还精补脑”之功效。
(四)外呼吸与内呼吸相结合,呼吸与动作相结合。丹田内转,其实质就是一种丹田呼吸法,它与肺呼吸、体呼吸谐调一致,故称为内呼吸。所谓呼吸与动作相配合,主要是指这种以丹田呼吸为核心的鼓荡之内气与拳架动作相随,所形成的人体特有的一种“周天开合呼吸法”。同时,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法注重呼气。这种注重呼气的练拳方法,是许多武术门派所重视的,它既有利于呼净肺部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又有利于导引真气下行。根据现代医学家分析,常常注意呼气有利于肌体放松,对神经系统有好的影响。从丹田内转的功法考虑,注意呼气可以使真气顺任脉下行,气聚丹田。(关于内呼吸与外呼吸、呼吸与动作如何相配合,见作者另文《周天开合论》)
(五)动功、静功和辅助功相结合。陈式太被拳是动功静功相结合的一个拳种。这种动功静功兼练还含有双重意义:一是指打拳过程中,达到动(体)静(脑)相结合;二是打拳之外要单练静功。打拳时怎样使大脑得到平静?这其间有微妙的道理。因为两套拳有155个式子,700多个动作,为了节节贯穿、连绵不断、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打起拳来只能壹志凝神,循规蹈矩。脑子一点也不能“走私”。每次运行,大脑都要专注于那些复杂而又已熟悉的动作,从而使大脑得到平时难以得到的平静。而四肢和躯体,则在进行难度较大的运动。即“以一念代万念”,使人体“司令部”在肢体运动中得到休整。正如艺术理论家温克尔曼所讲述的一种状态,“就象大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寂静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狂涛汹涌”。陈式太极拳这种运动方式,比某些动作简单的运动方式效果好就好在这里。因为跑步、简易体操等运动方式,在运动过程中,大脑往往可以“开小差”。
关于太极拳的静功,其功法与真气运行法基本相同。关于辅助功法,可以因人而异(有的是为了提高技击功夫,有的则是为了健身的需要),比如拧太极尺,抖大极杆,百把气功桩等等功法,都可以与丹田内转功法结合练习。此外,练功的人,还要重视道德修养(养性功夫)。如此,持之以恒,必然会使你的精气神得到全面锻炼。
(此文系作者1986年12月23日在成都全国首届太极拳学术研讨会上发言的一部分。曾刊载于1987年第7期《武林》)

附:丹田内转的操作方法
关于丹田内转功的具体练法,陈式太极拳各名家都视为珍藏,内蒙古的妥木斯先生在《武魂》杂志(2001年第11期)上发表的一篇短文倒尽了此重机密,并于后来做了补充,现将全部内容贴上,希望能使大家得到一些帮助。
丹田内转的生理效益—妥木斯
丹田内转是陈式太极拳特别强调的功夫,在陈家传授的太极拳里,丹田内转是随动作顺便作出的,是走架的一部分。但没有相当功夫又很难作好。陈照奎老师教拳架一起式就是要求转丹田带起,双手与之同向异位,即都是逆时针旋转,而手与丹田是在圈的对面,像相斥又相吸一样。我在教拳中是按照奎老师教的明确要求由转丹田带起,大家都经过好多年的实践才能转得像个样,但我们就丹田内转对身体生理方面的影响却很少体会与注意。近年有四例单做丹田内转而对身体产生很大影响,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一)张利平,49岁,在内蒙建发公司工作。身体有病,膝关节痛,胃痛,颈椎腰椎都骨质增生,低血压,双脚老是冰凉。1998年他想学陈式太极拳,我的学员董绥生是他的部下,他直接向董提出要求,董觉得他没任何练拳基础,不好教,于是就告诉他先练个起式转丹田吧,等能转起来再练拳。没成想张利平实心眼儿,也是病痛使他产生的决心,抓住这个转丹田不放,死下功夫,一练就是两个小时,每天两次。到四个月左右时,出现了生理反应,丹田部位热了起来,并向脚下传行,到脚底又折返向上行,双脚汗出,非常臭,同时排出的大小便也特别臭,而膝关节疼痛加剧,甚至连上楼都很困难,又过了不到一个月,关节停止了疼痛,其它病症也基本消失。后来病情虽有反复,但到2000年反复就基本没出现,此时开始练了拳架。
(二)李洛红,56岁,呼和浩特市消防队退休干部。身体很壮,有劲。原是一般的练练拳架。后来知道董绥生教张利平转丹田治病的效果后,他也单练起丹田内转功来,原来他也有几种不容易去掉的病,肠胃不好,前列腺肥大小便有困难。他是一次练转丹田40分钟左右,练了也有五个月后,不仅改善了肠胃系统,更重要的是把原来小便困难解决了,这是按预计达到治疗效果的。
(三)赵秀芬,是李洛红的爱人,54岁,已闭经,更年期反应有失眠,神经系统不稳定,常有想从阳台跳下楼去的冲动,李洛红教她作转丹田,想试试看。她每天早晚各做半个小时,三个月后改变了睡眠状况,由原来的睡不着到能睡四五个小时。练到半年后,已断绝一年的月经突然又来了,他们有些害怕,到医院去检查,检查结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医生说是正常月经,没任何问题。
(四)王玉山,80岁,离休干部,腿脚行动不便。李洛红看他腿脚不好使,也告诉他练练转丹田,也说试试看,或许会对腿脚有好处。1999年春开始练起,到2000年11月,两人见面后,李洛红问起他身体情况时,王玉山自称感到浑身有劲,腿也不觉软了,还能骑自行车到地里拾柴。
这些人现在都健在,可以核实。这些事例也教育了我们,练了数十年拳,还不知道拳里的丹田内转有如此没想到的效益,而且也没听过和见过哪位传授陈式太极拳的人介绍过有这种情况。四个例子的人都在生理上有重要影响和变化,说明不是特殊情况的偶然现象,有可重复性。就很投入的练功者看,效果是百分之百的。至少,丹田内转功坚持练到一定量后,练功者会出现生理功能的改变:
1、迅速增强中气;2、打通受阻的有关经络;3、平衡阴阳;4、直接加强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我们不是从事医学和生理学研究的人员,更深的机制弄不清楚,愿有志于此的专家们能研究,得出更准确、更深刻的结论。
为方便研究,现把丹田内转功练法简介如下:
最好取站式,像太极拳的起式一样,双脚平行或略呈八字形,同肩宽,全身松开,双肘微曲也微外撑,使裆口有饱满之感,注意力集中于下丹田处。双臂弯曲,双腕松开弯曲,双手下垂手心斜对丹田部位,手勿贴腹,双手间离开约一横掌距离。起动是双手逆时针走圆在小腹前划圈,直径不可过大,上不过膻中下不达耻骨,双手向上走时提腕,向下走时舒掌下按。丹田部与双手同步,同向起步走圈,只是位置老和双手相反,手在上则丹田转到下,手在下则丹田转到上,左右也是。开始转是一下子作不好的。要坚持练,转不了多久,就会自如的。到转动很自如灵动,手就可不必带动,就垂放在身体两侧即可,用意引导丹田转动,意念要和丹田转动的速度协调好,不要脱节。专练丹田内转功,应该逆时针、顺时针都练,同时也应练其它方向的转动,平转、竖转、斜转、∞字形转都要进行。练丹田的内转达到球体的转动效果,而不是转各种平面。再练熟了就可以左右前后逢源地转动,由逆时针转起,逐渐改变角度(要小),转移到直角时即为前后转,再继续变角度,到180度时即变成顺时针转了。如果再继续改变角度转,从另外的180度处又回到开始时的逆时针转了,这是立起来走左右上下。如果平转,走左右前后也一样,但需要的时间就多了,练者可自己选择。我个人体会立圆顺逆时针转是基础也是根本。也许参练者会出现什么想不到的效益,请交流。转动的量也要自己掌握,要循序渐进,无过与不及。
关于“丹田内转功”的补充
《武魂》2001.11期发了一篇《丹田内转的生理效益》的文章后,收到编辑部转来的读者来信,说“丹田怎样内转还是不大明白……”
这还真不好写,我们学习和传授都是当面一比划,大家模仿着作就完了。问题是否卡在内转上,作到有内转的感觉是经过一段练习后才会逐渐有的。
说白了就是转肚子,少不了腹部肌肉互相配合使肚皮先动起来,同时用意念配合转动,随着走,练到一定时间就会配合自如不分家,再过渡到外面动度小甚至不动里面转动明显的“以假换直”的过程。内转是练功人的真实感觉,目下尚无法测试,在技击的化发之间起转换作用,在调节身体健康方面有效益,所以意念集中是个重要环节。所谓“丹田”就是在小肚子部位的里面,有中心,以指头点压腹部对顶时最得劲的那个点就是,比肚脐低些,是人体上下、左右、前后的中心,人的身材比例不尽相同,所以对丹田上下位置感觉也不一样。具体到几分几厘很难说,没那体会。这位置通常叫下丹田。也可作假借想象,设想自己肚子像台球形的滚桶洗衣机,慢速转动,约1-1.5秒转一圈为宜。单练转丹田时,手不一定配合,可以自然下垂,为了练拳或起导引作用手要配合。旋转时可以由中心绕上旋转轨道转,也可以旋转轨道上任何一点启动,意念主要贴敷着这点随行。

rrssttrst 发表于 2018-9-16 10:01:09

听楼主一席话,省我十本书!

09mal6k0eq 发表于 2018-9-19 19:24:47

祖国尚未统一,我却天天灌水,好内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式秘传太极拳内功——丹田内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