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3a 发表于 2018-11-14 06:46:19

丹道与形意拳的关系

昨天与国内的学生聊天,谈及丹道的问题,也想在这简单地说说。本人研习丹道,对北派和中派尤有体会。可以说,本人在丹道上下的功夫不比在武术上下得少。

好多武术爱好者,特别是内家拳爱好者,喜欢将丹道的思想和观点机械地与形意拳结合,我是非常反对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的。

丹道讲究周天,而丹道的周天和形意拳所谓的周天也不是一个意思。前人为了提高武术的文化色彩,常常用一些丹道的术语来解释武术。比如,三关三田、大小周天、五行三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铅汞龙虎等等。其实,这些术语只是前人为了表明自身修炼体系的完整性而设定的,于武术的修炼并没有什么直接作用。前人是明白这个含义的,而今人呢?却偏偏有时候偏要钻研这个,而忽略了武术的本体的训练:力量、速度、时间、角度、呼吸、意念、进退、开合、刚柔、束展等等。要知道,这些术语,在武术中的含义和在丹道中的解释是截然不同的。

像丹道一样,武术是要实修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武术的实修的成分和价值更明显一些。可是,当今喜欢武术的爱好者,有些人用研究丹道的方法来研究武术:用自己闭目冥想的衍生物来替代武术中的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还振振有词,的确是当今传统武术练习中的一个弊病,值得大家重视。

还有,丹道的修炼,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和武术背道而驰的:武术是动,丹道是静;武术是外发,丹道是内敛;武术是拳脚,丹道是虚空;武术是练体,丹道是练心;武术是讲究以快打慢,丹道是不分快慢;武术是练形,丹道是练意。。。虽然他们之间有交集,比如武术也练静,丹道也有动,但是他们之间的动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多看道书、多看丹经,多静坐,多调息,多炼神;这些都能对身体好,对精神好。我是非常支持这种做法的。但是,单纯的丹经,是根本不能解决武术中的本质问题的,武术的问题还是要从武术的具体体验中来得到解决。那些想通过研究丹经来找到形意拳锻炼捷径的做法,我是反对的。

还有,那些想通过丹道来提高和弥补自己武术修炼上不足的想法,只能是空想而已。历代先贤,虽然都有涉猎,但是就其成就的径路,都是泾渭分明,不能彼此替代。

而且,美好的意愿是好的,有时候能很让人憧憬。但是,不流汗水、不想吃苦,老想翻些丹经,背上几段经文,引用几句口诀,再囫囵吞枣式地来解释形意拳,其结果,只能成为连自己都不能相信的“虚空”。

takyu 发表于 2018-11-24 08:32:28

我在于武友交往中确实遇到有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还带有普遍性。杨老师的帖子针对性强,建议大家静心阅读。
丹道,入门筑基的功夫是需要【苦】修的。这里还要有个缘法。当面错过,再得很难呀!但是能【看住】了,一得永得。比连续中头彩几率不让。
有武友,练功没有突破,想借此寻出路,错了!
武功中的【虚空】是【实有】,近于丹道的【虚空】,可以借用,不可以等同!

冷血123 发表于 2018-12-3 01:37:00

我很少看书 特别是道家的,所以一直迷惑形意拳和道家的关系, 后来了解了一些也不是很明白。。杨海老师一这么说就明白了很多。
原来丹道与形意拳 有相通点 也有交叉点 更有对立点, 那么很多人说的练丹 也就是借用了语言让形意拳更神秘一些。
我一直以为形意拳和丹道是一条道。呵呵。

gk4hidj2n2 发表于 2018-12-3 12:47:37

不知楼主是不是什么知名人物?晚辈可要冒犯了。
看了您写的一段文字,您明明是丹道门前的狮子啊,用老师的话来说那是连门的没进。
丹道,诚天地间一件小事,而性命之学,诚天地间一件大事。切莫乱言!

d72 发表于 2018-12-3 14:04:11

形意拳本来就是朴实无华的,民间一些形意拳练家子,不知丹道为何物甚至几乎不识字,可是功夫上身了。
借杨老师楼盘,说说【经络及其气行与形意拳的关系】,请指正。
人体的经络、穴位,和人体器官组织一样,无论你是否打拳练功,都是存在的。气的经络运行(即所谓的大小周天)也是无论你是否打拳练功,都是通的——只有死人才周天不通。其实“通周天”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因此,在形意拳的习练中,没有必要过分的着意、甚至纠结于行气在什么经络和穴位——至多明白督升任降就足矣。只要按规矩练,一定是功到自然成的!
形意拳的站桩行拳和发劲,是通过丹田鼓荡,将丹田内气行于腠理的,就是不用意念导引也自然行于经络的——好比水(内气)漫大地(腠理),江河(经络)自然流。
丹田内气如何练就?没有终南捷径,只能是按规矩、按特定的训练程序,通过站桩行拳,首先来【激】发内气,再就是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聚】于丹田中和为混元一气,然后才是丹田混元一气的【运】和【发】。
通过丹田内气的摧发出来的劲力,才是内劲,所以拳经有“以上以下左右十四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之说。
内气和内劲炼成,就是所谓的丹田内功。
如何验证丹田内功?当然不是你说有就有的、可以随便忽悠的,而是有一定的体征表现:
1)丹田内气炼成,打拳哪怕时间再长、发劲再猛,都不会气喘吁吁——乃气顺也。
2)通过丹田鼓荡发劲,打出的是根节摧中节、中节摧稍节的“三节摧劲”,是透力极强的爆发劲——乃劲顺也。
3)行拳随着丹田呼吸而束展、起落、钻翻,发劲时随着丹田省气而骤然以至,可柔可刚、可快可慢——此乃拳架顺也。
4)当技击发劲和受外力击打(排打)时,皮肤就会起鸡皮疙瘩——此乃“立毛孔”也。
5)丹田内功练成后,无需像练铁布衫或金钟罩那样练排打,但看似松软的躯干和四肢照样具有很强的抗击打能力(排打功),对方击打感觉就像打在铁石上,这就是“软似绵、硬似铁”——此乃“硬打硬进无遮拦”之本钱也。
……

hackvv 发表于 2018-12-10 03:09:47

无论学拳还是练丹,首先一点是固本培元,根本就是身体与元气,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饮食中的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液)与阳气。
增强这些饮食十分关键,就是补养,无论修丹还是练武都要补身子,身体不强你靠什么练?三体式、五行功都有固本培元的价值,五行功主练气培元。
为什么功夫练到后面都去修丹道了?其实这和练功夫一个道理,武术练到最后练的就是基本功,基本功越强功力越大。功力大了不讲理,一切都是浮云。而修丹道也无非是老了想多活几年长生。养练身体行丹道求长生呵呵。
所谓气沉丹田,首先得有丹田。我们常说,香头火大点都没有呢,还火把那一大片了,气都没提起来,沉什么丹田。透一句不该说的、五行拳每一拳都要气沉丹田那是练你发力呢,一个那么简单的动作,天天练的什么?无非是个逆发力,光同手同脚把劲打出去还需要练么、是个人同手同脚推出去都有劲。可以说。练的架子人人都对。可真嫡传的一看,大多门都没入呢,别说打出来了。
不知道算不算给本文补充了

w418702636 发表于 2018-12-13 22:55:31

正如上面朋友说到的,真传如凤毛麟角,我的本意在于说明丹道。后人说起丹道要不腔子内做功夫,要不求身外鼎器。殊不知,丹道之学乃是穷理尽性之学,练心的功夫要参禅宗,存养之学要参儒家,甚至密宗,也要参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岂非一个口诀,几个动作就可以学成?至此我再不发言了。随你们嘲笑辱骂吧。

lkwqsmabpi 发表于 2018-12-15 12:28:27

世界上任何两样东西,如果你想找,你需要找,总是能够找到想通的地方。过去的形意拳大家也有不少研究丹道的,但是,基本都是武艺成就之后。武艺没有成就的,想借丹道找捷径,那就等于炒菜的时候把菜先下到干锅里炒,炒糊了再放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丹道与形意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