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分清虚实?——吴文翰 张全亮 赵幼斌
如何做到分清虚实?——吴文翰张全亮赵幼斌http://www.chinesekungfu.com.cn/html/1209/31cd8619-04aa-4545-a689-0dfba6a43c05.htm 中国武术在线
文/吴文翰 张全亮 赵幼斌 2012年
吴文翰:分清虚实的三个要点
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中,提出了“虚实须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这是太极拳要分清虚实的最早的出处。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主要是从刚柔、阴阳方面论述太极拳的,武禹襄则进一步深化了,提出了“分清虚实”。后来,李亦畲在《五字诀》中进一步强调了虚实学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还说,“要开合有致,虚实清楚。”为此,李亦畲画了虚实开合图,以进一步说明太极拳虚实开合。虚实开合是武式太极拳的学说,后来杨式太极拳等其他太极拳流派也都采用了这个说法。
什么是虚实呢?虚实,是指内在来说的,外表看不出来;而开合则是指外形动作。所谓虚,就是空灵,轻灵,动作表现为松柔;所谓实,就是沉稳、有力,动作表现为刚劲。这是我对虚实开合的认识。下面重点谈谈练习太极拳如何做到分清虚实。
首先是要练习下肢的虚实。下肢有三个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下肢主要起进退转折的作用。在进退转折当中,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要做到曲中求直,虚实分清。负担身体重量的腿为实腿,另一条腿为虚腿。实腿和虚腿随着重心的变化,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武式太极拳的左懒扎衣,开始时是丁八步,身体重心的十之六七在右腿上,右腿是实腿,左腿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是虚腿;然后形成左弓步,左腿变成实腿,右腿变成虚腿。这就是左懒扎衣动作在腿上的虚实变化。在这里要注意,重心要落到实脚的涌泉穴上,不要落到脚后跟或者前脚掌上。过去老前辈说:“涌泉无力神无主。”意思就是说,涌泉穴没有力量,就扎不住根,站不稳,神意就无主了。所以,实腿的涌泉穴一定要和地面发生相吸相引的作用,这样就能脚步稳健。另一条腿一般是脚前掌或脚后跟着地,起辅助作用。这里,双脚的虚实虽然分清了,但是,还要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李亦畲说:“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虚实是蕴含着相互转换之机的。练习太极拳要求周身处处都有虚实,虚实总是在相互转换的。这就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种虚实转换主要体现在身法上,为此,武禹襄提出了“腾挪闪展”,要求虚实的变化越快越好。
其次,在练好下肢的虚实转换后,还要练习上肢的虚实变化,分清上肢的虚实开合。上肢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其中肘关节是最主要的,它起到一个屈伸升降的作用。太极拳的动作中,不管是什么拳势,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离不开屈、伸、升、降这四个字。在屈伸升降的动作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要做到曲中求直。在上肢的屈伸升降中,怎样分清虚实呢?太极拳是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动,所以,分清虚实要以意念为主。比如,两手做动作,一个高一个低,一个前,一个后,无论是柔化还是发力,你的意念在哪个手上,哪个手就为实,另一只手为虚。所以,上肢的虚实是以意念来区分的。这个意念是根据技击含义来运用的。
再次,把上肢和下肢的虚实分清后,还要练习虚实的交叉。比如,左手为实,那么左腿就为虚;右手为实,右腿就为虚。不要形成右手、右腿同时为实,或者同时为虚。这样就不均衡了。太极拳讲究均衡,讲究平衡。如果同一侧的手脚同为实或虚,就会形成偏重,身体就不稳定。所以,一定要做到手脚的交叉虚实,这样,在练习拳架时,重心就稳定。
我认为,在练习太极拳中,基本傲到以上三点,就能达到虚实分清。这是从大的方面说的。除了这三点外,你还要做到处处都有虚实。比如搂膝拗步:左手搂膝,右手打出一掌,开始时,左手为实,右手为虚;等到左手搂过膝盖,弓步形成,左手就为虚,右手就为实了;而右手向前运动时,手指是实的,掌根,手腕是虚的,等到定势时,要坐腕、舒指,掌心凸起,这时,右手的鱼际穴是实的,其他部位是虚的。练习太极拳要想进一步提高,不仅要在大的方面虚实分清,还要要练习细微部位的虚实变化。这种细微部位的虚实变化,是根据拳势动作的技击含义变化的。这种虚实变化是非常快的,也是变化多端的。
上面所说的还只是形体上的虚实变化,进一步还要练习内劲上的虚实变化。这就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说的“忽隐忽现”。隐为虚,现为实。这种“忽隐忽现”的虚实变化是完全凭借习练者功夫的深浅,以及对太极拳的理解,而表现出来的,是神意虚实变化的体现。
另外,在推手时也要分清虚实变化。武式太极拳的推手有五个训练的阶段,就是“顺、逆、变、空、玄”。这五个阶段的练习,根本就是一个训练虚实开合的变化,离不开“引进落空合即出”这一太极拳打手原则。在这一方面,武式太极拳总结出两句话:“遇力即走,逢隙而入。”就是遇到来力,就走化:对方有破绽,就从这里进攻,挨着何处何处击。这是推手时的虚实变化的要求。散手的虚实变化要求就更加复杂了,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但基本来说,还是虚实开合的变化。这种虚实变化是不固定的,而是顺应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张全亮:外形的虚实和内意上的虚实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这就是说,太极拳的每一个式子都要分清虚实。所谓虚实,就是阴阳,太极拳每一处都有虚实阴阳的变化。而阴阳虚实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不断转化,构成了世上万物的发展运动。太极拳是符合阴阳哲理的拳术,太极拳处处都体现阴阳变化、虚实转换的哲理。在外形动作上,刚的,有力量的,都属于实的方面;柔化的,轻灵的,属于虚。
打太极拳如何做到分清虚实呢?我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明确虚实,认识阴阳,不能双重。比如,左腿为负重腿时,左手就是虚手;反之亦然。虚者动,实者静。也就是说,左腿为负重腿,要掌握身体平衡,不能随意动;右腿为虚腿,可以调整变化。再比如,右手为实,是出击的手,不能随意动,而是受左手(虚手)的指挥的;反之亦然。这就像拉弓射箭,握弓的手是实的,拉弓弦的手是虚的,实手不能随意动,否则就不能稳定方向,拉弓的虚手则可以调整方向。练习太极拳时也是这样,要做到“虚者动,实者静”,不仅要从大处上分清虚实,还要从细处分清虚实,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肢体的每一个部位也都有虚实变化。比如手向前运动时,无名指引导着动作,是实的,手掌的其他部位就是虚的,拇指、食指、中指、小指,都要分清虚实。再比如,当你向外推时,与对方接触的点不能动,是实的,里面的内意则是虚的,时刻有变化的意思。
其次,分清虚实还和中正安舒有关系。练习太极拳容易犯“双重”的弊病。所谓“双重”,就是分不清虚实。比如,做搂膝拗步这个动作,左手搂,右手推掌,随着左弓步的形成,应该是左手由实变虚,右手由虚变实,可是,如果右手一直用力,没有虚实变化,这就是“双重”。分不清虚实,在身法上就不能做到“立身中正安舒”。
第三,虚实分清还表现在意识上。当接触到对方的来力时,如果把意念都放在接触点上,就会形成和对方的顶撞,这就是意念上的双重。所谓意念上的双重,就是分不清虚实,没有虚实的变化,双方就会造成顶牛。外形上分清虚实和意念上分清虚实,这是打太极拳分清虚实的两个层次。练习太极拳到了高级阶段,在外形上是看不出虚实变化的,而实际意念上是有虚实变化的。如果你知道哪里应该虚,哪里应该实,能够根据客观变化而进行虚实的变化,你就能够做到立身中正。如果你在思想上分不清虚实,就做不到中正安舒。
王培生老师说的“神意不同处”其实就是内意上要分清虚实。王培生老师在这里把神和意区分开来,认为神是外露的,属于实;意是内藏的,属于虚。虚实分开,神意不能重合在一起。比如,我上边打击对方,是神在上面,但是,意念却在下面;我的手向前出击,意念应该向后。神意在一个地方,虚实不分,就是双重。
分不清虚实、内外,左右、上下,这些都属于双重。练习太极拳,在外形上分清虚实后,意念上还要分清虚实,而意念上分清虚实是最重要的。只有在思想上明白阴阳虚实,才能在动作上做到虚实分清。所以,分清虚实,首先得明白对立统一、阴阳辩证的关系,然后把这种原理运用到练拳实践当中,先从大的方面分清虚实,比如身体的各部位、四肢的配合等,然后再从小的地方分清虚实,对身体每个关节的运动,意念的变化,都要分清虚实。
分清虚实还要能顺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可能在某种条件下你能虚实分清,动作顺畅,但是,对方的情况变了,你的虚实变化跟不上,就会处处受制。所以,对阴阳虚实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我们把阴阳虚实的哲理从思想上弄清楚了,再在练拳实践上掌握了,我们就能达到太极拳的高级境界。太极拳为什么奥妙无穷呢?就因为它是在阴阳哲理的指导下练习的。阴阳虚实的变化是无穷的,所以,太极拳也就奥妙无穷。只要明白了阴阳虚实的变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任何失败,都是由于没有明白这种变化,没有掌握虚实变化规律。练习太极拳,最重要的是在体悟阴阳虚实上下功夫,要认识到,没有绝对的虚实,应该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是相互转换,相互依存的。
在推手练习时,分清虚实也是很重要的。推手时分不清虚实,就会造成顶抗丢扁的弊病。推手时要会柔化,不和对方顶抗,顺遂对方的劲力;再有,推手时不要想着与对方的接触点,而是要想着后面,这样就不会顶抗了;推手时,要能做到自己内外的相合,还要和对方相合,能够引进落空,让对方的劲力总是落在你的虚处。你要用自己的虚对对方的实,自己的实对对方的虚。这样,双方的虚实就能够和谐起来。如果双方实对实,虚对虚,那么推手时就会出现丢扁顶抗的现象。要在思想上明白对方的虚实之处,要能掌握对方的虚实变化,这样,你就能处于不败之地。
赵幼斌:分虚实就是处理好对立统一
要练好太极拳,就要从分虚实入手,这是第一功课,是基本功。分虚实首先要求的是腿法,因为“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又曰“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这是杨澄甫宗师对分虚实的重要性和做法的一段十分清楚而扼要的论述。可见处理好分清虚实的运动变化关系,目的在于实现“转换轻灵,毫不费力”的自然顺遂之势;反之,则会出现“迈步重滞,自立不稳,易为人所牵动”的被动局面。因此,如何做到“进退转换虚实明”的演练要求,就值得推敲了。
分清虚实,从理念上讲,就是辩证地处理好阴阳对立和统一,以及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等诸方面要素,在运动中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协调,平衡的关系。就是说,分清虚实的概念,不是单指某个动作的一条腿是全实的,另一条腿就是全虚的,如“金鸡独立”式;也不单指做进步或退步动作时要一条腿全实,另一条腿全虚。还要“分清”,或者说还要“清楚”弓步、虚步、坐步等多种不同步型中“虚中寓实,实中有虚”的虚实关系:同时“分清”,或者说“清楚”在定势和动态中怎样做好虚实互为其根,此消彼长,劲势相遂的整体良性运动。从这几个方面用心体悟,都属于“分清虚实”的内容。这里,通过“单鞭”到“高探马”的过渡动作,简要提示一下动作中“分清虚实”的做法。
单鞭定式是弓步势,高探马定式是高虚步势,重心要由前向后移动完成。第一单鞭弓步定式虚实之分——前弓为实,但实不过七八,过之则老,失之前撑之劲;后腿为虚,但虚不过二三,不足则无蹬力,且后胯不得低于前胯。做到前腿实中寓虚,后腿虚中有实,前后脚腿互有裆劲撑力即可,此谓弓步分清虚实。第二,重心后移虚实之分——重心后移之初动,后腿不可立起,前腿不可拖地收回,此为浮势。应以腰脊部位后移腰胯略右转,收坐右胯下沉,继之右腰后拉、卷尾闾、左腿略蹬地收提助势,使身手各部得以机灵、平稳,有力之势,将重心全部落于右腿,左腿虚提,此谓进退转换分清虚实。第三,高探马定式虚步虚实之分——上动不停,腰胯随腰脊略左转正、右腿蹬起,左脚掌在前略撑地成虚步式。此时重心在后约八九成,有蹬劲即可;左脚着地一两成,不失撑劲为当。沉胯、坠尾闾、裆虚圆,贯前后腿互依其根,此为虚步分清虚实。此时若重心过后,则身仰,前腿浮且不松,左手拽劲不足,右掌探势不够,起不到高探马的技术效果。
分清虚实主要指的是腿法要求,其中要点是体现动态中灵活的运用虚实法则。但腿法虚实运用好了,处理好了,连带着身法,手法的虚实也容易做到。因为腿法,身法和手法是连带贯串的关系,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完整一气的关系。比如上面的举例,单鞭抛掌弓步是向前为实,对方一手拦推,我即回势旋腰胯,加速贯串身手劲势的轻灵和力度,则虚实变换在我掌握之中。这就有了“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虚虚实实神领会,虚实实虚手行动”的关于身法,手法等丰富内容的虚实之说。所以,杨澄甫宗师将“分虚实”提高到太极拳术第一要义的位置,是有卓识的。 好东西,赞一个! 无图无真相! 先把单腿深蹲练出来再说虚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