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拳刚猛,咏春拳柔和
永春拳很多动作手法近似咏春拳,但是,其法门不一样,估计曾经有过共同渊源历史,后来各自发展成二个不同拳类,永春练刚,咏春主柔,各位务必分清后按自需求而学习 谢谢郭武侠先生的支持,也祝您成功!您论功夫的观点我很赞成,我觉得功夫上身是最主要的,不管什么训练方法,能使功夫很好的上身,就是好方法。当然,不同拳种对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是最终目标的追求是不同的,这也是门派区分和其训练技术特点各异的原因。我觉得明师教徒弟,会因材施教,后人不知,以为自己所学才是真传,把特定的训练方法当作固定不易的模式,结果支流孳生,而功力是一代不如一代。 不知你怎么分刚柔的,以一个什么标准呢以演练形式看吗
咏春柔吗,见过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传的你就不会这样说了 就说广州白云区人和雅湖一带的所谓“雅湖功夫”的确很实用,从清未民初的曹德胜师傅,到儿子:曹泉师傅,再到孙子:曹柏,现在也近六十岁人了,他们历来都是介绍说所练习是:清朝有红船师傅“正旦金”,传戏班中──少林头”,几代老师傅从未有说过是练“咏春拳”,可是到了今天,有了李小龙电影,佛山赞电影,叶问电影,雅湖的年青人也不是蠢的,于是大声说:我们也是咏春拳,叫“班中咏春”,看其风格:像永春拳,用明劲刚劲,他们历史上是没有咏春木人桩法练习的,其中他们“碎打套路”传法与发力很像白眉拳和白鹤拳。
而人和高增一带的师傅,除了练习洪家拳外,就是岑能咏春拳(八十年代,岑能徒弟盲威教下的),他们就有传统咏春木人桩,腾圈手练习。二地相格二公里,咏春功夫风格也是二类。 呵呵,谢谢先生回复。我只是觉得是林欣先生教得是好功法。其实好拳都是人创的,成名的高手,教弟子更是个个不同,只看个人是否练到家。而且林欣先生所传,我看还不是自创,他讲的出这咏春与别的咏春的不同,因为是戏班功夫,脚何以不是倒八字,拳何以不是抱在胸两侧,身子为何不后仰。感觉学武的人好像都门户之见很重啊。 喜鹊,我很喜欢你的网名,
关于林欣先生的“硬门咏春”,我也看过其视频,当然清楚是他自己新编的,对照其手法动作编排,与传统“红船班中永春拳”完全不一样,我个人认为,林欣先生的手法也很好的,适合想学功夫的人学习,不论如何,他自己新编也好,传统也好,重要的是,不单要实战功法要完美,有健身效果,又要有娱乐性,如果你喜爱林欣先生的拳,就学下去,坚持下去,总会有成绩的。永远支持你。 我在网上看到有林欣先生的硬门咏春视频。据介绍,林是邓锦涛前辈弟子,学侠拳洪拳,此外还传有硬门咏春拳,是戏班中传出的。我看到其中有十三桩手,其中第一手童子拜佛,是由站钳阳马的拜佛合掌,变挺身直立,两手同时往两侧标指。我试着学习,感觉发力很有韧劲,以后每天随时没事就练上十一二下,几天就觉得手臂很有力。确是很好的功法,简便易学,随地站起来就可练。但以前都没有看到哪里讲到过有这支咏春,不知郭武侠先生是否有耳闻。 再论功夫
不管它是师承的传统功夫,还是自创的功夫,能留存于世就是好的,但是,功夫,一定是各有“准则要求”的,不是乱来的,例如,洪家拳,永春拳,白眉拳,龙形拳,蔡李佛拳,都各有它的动作准则要求,无自家特色又怎么会成为一家派?咏春拳也有它的动作规范准则,违背了它,就不是“传统咏春拳”,但是,也是功夫,乱打也是功夫,充其量说它是“基因变种拳”。
是否传统咏春拳?不是只看师傅的手法是否像咏春手法,南派功夫中,很多拳派的大部分手法动作都是一样,似是而非,例如,洪家拳就很多手法像咏春拳了,但是,用力法则不同,训练方式不同,技击理念不同,很多师傅以为模仿和学几个咏春拳手法,就大叫:什么咏春拳,难道加上咏春拳三个字就升值吗?难道凡是学咏春拳的人都很难打吗?据我所知:未必好打。 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传的是永春拳吧? 邓锦涛的父亲邓龙,是洪家拳大师傅,而邓锦涛长大后又学到侠家拳,全广东武林界都知道,邓锦涛师傅,邓震江师傅,都是承传洪家拳,侠家拳,而现在林欣又来创个“硬门咏春”,不奇怪啊,全世界都在编拳,改拳名,流行,百花齐放嘛,开放完后自己会谢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