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镖行·形意拳
近年来,晋商研究是个热门,然而,对于与晋商密切相关的镖行研究却是个冷门。虽然镖行在整个社会历史上的位置微不足道,史料记载极少,但是在太谷县,谈晋商却不能不提镖行,而提起镖行,就离不开形意拳。镖行的起源,据说是诞生在独轮车上。清代,北方习武尚勇,会武功的人豪侠仗义,路遇歹徒抢劫客商财物,便挺身而出,扶弱制暴。开始只是一种义务,后逐渐发展为客商登门,请求陪同随行或干脆雇佣专门护送,安全到达目的地后,付给相当酬劳。慢慢地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合同关系。一些会武功的人,便在交通枢纽之地等候客商雇佣,谈妥后,就推上小车(独轮车)昼夜兼程运送,生活很艰苦,这就是镖行的雏形。
随着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易,不仅异地采购业务扩大,现银调动的额数与次数不断增多,镖行的生意越来越不适应需求。于是,会武功的拳友或乡里乡亲,便三五成群地组织起来,自备车马,自立镖号,建房租屋,挂起镖局的牌子。其实,镖局就是镖行中的大企业,而镖户和个体镖师则是镖行中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由这三种成分组成的具有商业合同关系的行业被称为镖行业。镖局作为镖行业的主体,走镖是其主要业务之一。丢镖后照价赔偿,就充分说明客商与镖局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商业合同关系。镖局是独立的企业,承担较大的镖务,经营的业务范围,主要是走镖、护院、坐店、巡更、运送银两、随从保镖等。
太谷县究竟有没有镖局?据先父布学宽先生述,“太谷没有设过镖局。只有‘番子门’傅老连在太谷东门外开设有‘四胜店’,专门接待镖局人员,为镖局、保镖人员的东道主。”对先父的这种明确说法,我认为是可信的。因为先父生于清末(1876年),武术生涯80年,虽未给太谷富商大贾护过院,但却有过一段走镖的经历,应该说对这个行道是了解的。况且,太谷商家所赚银两,大多是雇佣外地镖局保镖,往回押送。因此,太谷地区未形成镖局也在情理之中。又经笔者多年调查了解,太谷县至今还没有发现自备车马、自立镖号、租房挂牌,由从业人员组成的专职镖局。太谷虽无镖局,但清末民初,属于镖行业的保镖与护院却十分兴盛。一些功深艺精的著名拳师,特别是形意拳师,纷纷被一些家业殷实的巨富所聘用。在“护院热”中,尤以形意拳师相当走红。太谷城内的孟家、武家,城外的北汪村曹家、上庄村王家等商家大院,护院拳师基本上都是练形意拳的师徒们。城乡大贾所聘拳师与家兵数量虽各不相同,但仅曹家兴盛时,就有家兵500多人。为什么在晋商的大院中有如此之多的形意拳高手?富商们为什么对它情有独钟?
商人拜关公,重信誉,讲诚信,以义至利,而形意拳人拜岳飞,讲武德,重义气,侠肝义胆,有着共同的儒家精神信仰。晋商看重的就是形意拳人具有义气品质的尚武精神。基于此,原本是民间一个不起眼的拳术,也就在深宅大院中,在晋商的镖路上,逐渐声名远扬,传播壮大。晋商的深宅大院为形意拳的形成发展,搭建了平台,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护院,顾名思义,是专门为地主老财或商号看守宅院,即保护私人宅院。镖师不管院外之事,只对主人负责。主要任务是,防偷盗、防“明火”、防绑票、防纵火。当然,具体到各家,也都有一套传统的护院规矩和办法。护院的行当,不是轻松的行当。弄不好也要动真的,流血的事也在所难免。拳师们为了保住饭碗,要凭一身真功夫吃饭。这样,镖师的拳技就必须精益求精,下大功夫。尤其注重技击、散打。平日里练功习武就是理所当然的事。终日练拳行功,不从事劳动生产以及其它杂事,一门心思研究、切磋一招致胜的打人技巧并进行实战练习。因为真正与贼匪交手,也就是三招两式。所以,平时镖师们最下功夫的,反而是几个简单的招式,即各人的“绝招”。当时作为一个镖师,或护院头目,如没有一点名气和与人格斗的真本领,一般是很难站稳脚的。
俗话说,“穷文富武”。富武,太谷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和地理环境。太谷县闻名遐迩的富商巨贾,如城内的孟家、武家、孙家,城外的曹家、王家,对于在太谷县创立的崭新拳种——形意拳,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院的主人与子孙们,不仅是商业巨子,而且是民间拳术的积极习练者与倡导者。他们不仅自己练功习武,而且对武术,特别是形意拳的形成与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实践操练,还是传播发展方面,都给予了有力的帮助与支持。在太谷的深宅大院中,形意拳师为其保镖护院的主要有以下几大户:
一是太谷城内大巷孟綍如(名树纶)家,聘用河北人形意拳宗师李洛能(也称老农)。
孟綍如不仅知书达理,而且从小喜武,练就一身好功夫。对所聘镖师李洛能尤为器重。民国十四年,所刻车毅斋碑文中,就有“老农为吾世丈孟綍如先生座上客”之谓。可见,老农在孟家护院地位之高。按当时情况,护院镖师或镖头,如不是镖局派的或雇的,定是主人请的个体镖师。作为个体镖师,无论胆识头脑,还是武艺功夫,都要高人一筹。和主人的关系,不是单纯的保镖护院与金钱关系,而是有一种特殊的情义与道义上的关系。作为镖师被尊为客人,尤显人品与武品之重要。
李洛能在孟家护院期间,在拳术的改革与创新上,得到了主人孟綍如先生的特别相助。主客二人朝夕相处,精研拳理,对祁县戴氏心意拳作了较大改进。如从孟家银炉化银工人步势稳定、起落快捷的化银动作中,受到启发,把“弓箭步”改为“坐银剪步”,后称形意半马步或三体步。把“蹲猴猴”桩功改为“三体式”桩功。这一改进可以说是形意拳史上的一大进步,既利于实战,又利于练功、健身。李洛能之所以能把所练之花拳与所学心意拳糅合在一起,根据实战需求,编创出了一个风格独特、开放、进步的新拳种——形意拳,孟綍如先生的功劳实在不可磨灭。同时,在孟綍如先生的推荐、协助下,李洛能在太谷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培养出众多驰名中外的形意拳高手。
二是太谷城内西南隅武家巷吉安堂武柏年(福蛮)家,聘用车派形意拳开山人车毅斋。
武柏年与孟綍如向为友好,来往关系甚密。车毅斋原本为武家车夫。因体格健壮,臂力过人,经孟綍如先生向其主人武柏年推荐,即拜李洛能为师,从学形意拳。武柏年原本也是喜武之人。从此,便为车毅斋练功习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数年,车毅斋深得奥义,技艺超群,《车君毅斋纪念之碑》碑文载,“毅斋得老农之术特精。”后为武家走镖护院声望日著,备受器重。主人武柏年不仅提供了练功场地、器械,而且习武之人拜师、聚会,武柏年都尽全力支持。从不吝惜财物。当时,武家佣工李复贞(人称长有师傅)也在主人的支持下,拜车毅斋为师,与师相伴练功数十年,成为名闻华北的形意拳技击名家,人称“常胜将军”。民间有“车二师傅的顾法,长有师傅的打法”之美誉。
三是太谷北汪村曹家聘用形意拳大师吕学隆(人称三光师傅)为护院头目。
三多堂是曹家的大本营。护院职责分东、南两院。护院头目始由吕学隆与袁老四负责,后由形意拳师张永义(布学宽弟子)和朱福贵(人称牛师傅)接替。在曹家护院的形意拳师主要还有孟立刚、武士杰、孙荣富等。据一些知情的老拳师介绍,护院拳师和家兵不仅要保护三多堂,而且要保护曹姓的全族人家,除有人常驻三多堂外,曹家全寿堂药铺和三多堂院相连相通,每日黄昏之后,三多堂的大门就关闭加锁,断绝行人,护院人坐在全寿堂柜上,为三多堂看门。夜静后,护院人手执马棒,在三多堂院内开始巡查。日日如此,从不间断。三多堂也曾遭响马贼寇的抢劫,但均被护院人打退,财产未受损失。这些护院拳师和家兵,除平时自己刻苦下功外,每逢三、六、九还要进城和县里的士兵一起操练。在拳师们技击实战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形意拳也有了更大的进步与发展,镖务的实际需要形成了形意拳朴实无华、实战性强的特点。
四是太谷上庄村世隆堂王希兰家,聘用形意拳大师王凤翙(人称中原师傅)。
王希兰家所聘护院拳师王凤翙为护院总头目,李复贞(长有师傅)为副手,护院人约二十多人,基本上都是中原师傅的徒弟,如张万春、吴宝玉、杜得胜、开元师、金豹师等。这些护院拳师单独住一个院,日日操练,行功弗辍。重点也是练习一些一招致胜的打斗技术。一般来讲,练功习武外人是见不到的,尤其长有师傅,单独住一个院,常是一人单练;高兴时,到护院人住的院里指导一下,露一两手,功夫惊人,一般拳师望尘莫及。
另外,在形意拳史上还有一段与晋商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值得记录下来。那就是闻名全国的乔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乔致庸。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乔致庸先生十分重视教育,尤其注重体育健身,爱好武术。在他主理家政之时,曾聘请太谷县形意拳名师车毅斋与李复贞师徒为乔家武术教师,专门教授其孙乔映霞和乔映庚形意拳术。在他的倡导与鼓励下,映霞、映庚尤为刻苦用功,颇得形意拳之精微。并成为功力深厚、颇有影响的形意拳家。据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活动记录载:“乔映霞与张占魁等曾在国术班教谕过形意拳……”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晋商、镖行、形意拳三者有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关系。形意拳在太谷县这块人文称盛的沃土上诞生,决不只是偶然出现的文化现象。它是晋商尚武的人文性格,太谷淳朴的尚武民风与武学奇才等的开放、创新思想的有机结合,是太谷地域文化、经济与武术三种元素的巧合机缘。 顶起,美好的回忆,还要启后辈思考. 心意拳 學習了 学习。 谁写的啊?是布华轩先生吗?(文中提到“先父布学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