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魔 发表于 2018-1-9 20:25:52

关于个人对小时候南枝拳的回忆

第一章 四步
1.模糊的四步
记得小时候有客人来
老爸的朋友对我说:“打一套拳来看!”
那时候,记得只是三四岁的模样,老爸没事跟我玩时,会叫我跟着他打拳。可能他不懂别的办法跟我玩吧。其实,我都忘记了,或是说什么不会。
老爸说:“记得多少打多少!”
我开始了。只知道那个叫四步,就是四下直冲拳。
每一次打完之后,无论好不好,都会有一些糖果奖励。

那是大约在三四岁左右,我记事的时候,模模糊糊的记得父亲就开始教我南枝拳,当时还记得叫四步,但只打一面。大约到了五、六岁,我大约记得一些什么事,但又好像忘记了。一切都好像忘记的回忆一样。
应该到了周岁六、七岁左右吧。当时因为有人跟父亲学习,所以我也跟着学,然后经常带我去他家做客,这样又有时叫我打出来给他们看一下,会给点糖果或是请我吃饭之类的。因为是小孩子,总觉得好玩,所以也跟着练练。
到了上学的年龄了,记得还是学前班时,跟小朋友们吹牛,我是会武术的,所以在课间操时,打过了一次。但实际只是记得动作,自己根本上没练,父亲也没有特别的要求,现在想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孩子的骨骼,还没有长成,所以不可以练得过头,只要求记得动作,马步和要求都没有,虽然不明白什么原因,但我现在对初学的小朋友太小的还是没有太大的要求,力量和马步上都不要求太过头了。
到后来,因为跟父亲去教拳可以晚上有宵夜吃,还可以玩,觉得非常好,很多大哥哥,还有一些听起来很可怕、很有喜欢打架的大哥哥,他跟我说吹牛还有枪,但我没有见过,不过让我对他很害怕,也觉得很神秘一样,直到长大。

2.神秘的教拳
到了九岁左右,也就一二年时候,我记得还是学着四步拳,只是到这个时候学了打了两面了。有一次,家里来了几个年轻人,要请老爸出去教拳。后来,我也跟着去了。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还有一点转来转去的感觉,感觉有一点神秘,然后关门在学,都是晚上,所以白天,我有一点不认识路了。
有一次我发现,跟之前学的四步不同,最后一招,“带马回朝”不是虚步的,而是立正的。我觉得很迷惑,但老爸以前跟我说立正人会摔得更狠,所以我心想,是老爸怕他们打人时伤得太重吧,所以我也不敢问。
后来,我问了一下。
他说:“因为他们的脚收得不利索,身转不过去(实际上应该是指腰转),所以这样教他们了。因为以前的都是这样打,这是老法,原来的。”

3.四步的开始
开始,都是四下四步马直冲拳。
四步马,是一个很特别的马步,像四平马,但不是四平马,因为是侧身的。像弓步但不是弓步,南枝四步马是后坐的,弓步的后腿伸直成为前弓后堵之势。
四步马为三七马,前三后七,力量放在后面上。这样起了刮脚、铲脚、套脚等作用。
后来有人说这是麒麟马,因为有一点壁上的画的麒麟一样。其实真的很形象。
有一个练太极的师父说过九弓步,即不是马步,也不是弓步,像马步,也像弓步。
也有南枝拳友说,这是开弓之势。我并没有去注意这一点。后来,有一次,老爸在聊天中也说到这个名词,还说了有开胸的作用。当时,我还在想,我都没有提过这些,他也不可能看到我的聊天记录。真奇怪了。像以前,我跟别人的朋友聊天时,他也说过别的内容。过几天,跟他聊起,他也说到,上次我是怀疑语音时他听到了,嘿嘿!
四步的练习,一般是二三天,然后是磕马。
后来,我练《八段锦》时,里面的第二个动作,左右开弓似射雕,跟四步的道理基本相同,要求也相同,但《八段锦》的拉筋感觉比较明显一点。
有一个学生,膝关节好像有一点问题,但是打一段时间后,好像有好转。而我的感觉就是一字马不用怎么压腿就要吧坐下去,这是后话。其实我至今也搞不明白是什么动作起了拉筋的作用,但实际上是用这个效果。

4.过门
大约二天之后,就再加二个磕马。
第三、四天就开始学踏白脚、维马。
维马,在别的师父那里叫纺手。“维”在地方方言中,就是拧转的意思,其实只一个形象的说法。而父亲说:“这叫摸屁股。”后来有一个名叫落地挽竹,我觉得应该是这一个名字。
第五、六天就开始学武松打虎、打三角。
然后,第七天就学,金鸡独立,或说是武松踢魁。最后再加一个追步四步直冲拳就结束一面。
父亲说:“四步的基础就在这里了,接下来就是过门了。别小看过这个动作。因为过门实际意义就是打两人,或是对方闪到你的身后,即身后受攻时的应用。”
过门,是四步马原位换方法。他谈到这个时,说:“有一些是用过枝脚或说缠丝脚(他说的是后插步),但当年在学时说,但因为师公实战中觉得不后插更实用一点,所以教出来的是没有后插步的。至于是那一个前辈改的,他也不知道,但可以说明后插也对,不后插也是对的。”

5.五湖
第二个星期,开始学序头,序头是行五湖四海之礼开始。父亲口中简称为五湖。
后来,我请教其他的师父之后,他们觉得应该是叫五湖四海。
记得有一次,父亲对我说:“南枝拳五湖跟人家不一样!只要拿出来就可以看出是同一门派的。要学会这个‘五湖’才算学会南枝的。”
至今,我还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他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反正就是这样。
我学的南枝拳,五湖四海是用剑指和凤眼拳。左手剑指朝天,右手拿拳盖下,凤眼接着剑指食指的二节。
后来发现,别人的没有这个讲究,难道是我师公的专用?但一直这个成为一个迷。因为父亲他也不清楚。只知道所有跟师公学的人都是这样。
教学的方式就是,先学好四步的中间主要动作,然后学会序头,即起式敬礼等等。

然后到了大约过了二周之后,就开始学煞尾。也就是收尾了。南枝拳都是打来回打二遍的,这是潮汕地方拳的一个特色,许多了拳都是这样。第三面就不一样的。简单一点,二个四步冲拳,然后一个三角挽手,一个踏白脚,然后行“五湖”再带马回朝。收桩。

第二章 削竹
1.寄脚
大约练了一个月的四步拳之后,开始练学习第二套拳《削竹》。而我在十岁左右,还没有真正学过,只学过几次,然后忘记了。又学,又忘了。所以也很想学,认真的学。后来,我才知道学的人里面,那个胖胖的叫肥弟,瘦瘦的叫建华,还有一个叫傻子,另外几个我忘了叫什么名。癫青是以父亲以前的徒弟,还有阿林、阿初他们二兄弟,还有几个没有经常来。

削竹的最特别一点就是寄脚的。
寄脚,只是一个口传的招式名称。但顾名思义,寄,就是寄放,寄居之意。意思是此脚不是实招,只是寄托在那里,虚托。有声东击西之意。
但实战上却有很大的意义,我学的寄脚是要踏实,然后上行的,其他人的寄脚只是一个虚步,然后后退。各家有各家用法,所以有时我也怀疑现在所学的用法。只供参考。
后来,我发觉原来这个跟蛇行步很相似,也有朱家教的朋友说,这个跟他的七星步相似,但不一样。
后来,朱家教的拳友又说:“发现有一个叫梅花步的,运用方法跟削竹步是一样的,但踏的点有一点不同。削竹步是踏四个点,梅花步是踏五个点。”
父亲说:“学《削竹》,寄脚一定要学好。”
“寄脚的实战意义是当对方多人或强壮时应用的。如多人时,你站立在中间,则向一方拔开,如用鹰手,锣钹手转向一方,然后再进步打另一方。如果遇到强壮力大的,寄脚则是闪向一方然后进削竹马入他小门。这就是寄脚的作用。”
“但我们的南枝拳大门、小门要都要学会,所以不分左右的,当强壮时,也要学会多正面进攻。”
至今,我还是理解不透。

893773444 发表于 2018-1-10 04:34:31

第三章 对练
1、拆招
第三个月开始,傻子的朋友,阿林过来了,然后说怎么用怎么用。有一点踢场子的感觉。
父亲说:“就这样用。然后叫他起来,说讲给他听。”
阿林是村里经常打架的,所以实战他是很喜欢的,二兄弟打过十几个人。他家传一套左手棍,据说很了得,但后来打出来,我父亲说:“那是刺刀术”。他说,是,他父亲是从一个军人那里学来的。动作简单,但打倒了许多师父,因为他是左手持棍,让人一下子适应不了。
当时,阿林一个虎扑过来,父亲轻移了一下脚的,即用《削竹》的寄脚,然后一个挥拳,直他的面门。
阿林,马上说:“这一招好,这一招好!”叫来傻子,去买了许多宵夜。这是我小时候,吃得最好的一餐宵夜。
阿林接着说:“师父,有空得教我们一下拆招。因为‘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但学拳就是为了学步。”
我心里想,那里有这么好的东西,原来这一餐是有目的的。
我爸说:“好。”
也不多说,然后再说聊天吹牛。他就开始吹自己怎么打架,怎么威力,还有用什么招。但是最后,他说一句,他说:“我遇到过这么多师父中,一般我扑过去都会被我吓到了,只有您不慌不忙。有工夫!”我们的方言中,功夫不叫功夫,叫工夫,工是做工的,工作的工,也就有下了苦功的意思。

2、对练开始
真正的学员中,没有阿林的,他是过来玩的。
当学完《四步》和《削竹》拳之后,就开始练对打。
后来阿林的二兄,阿初也过来,经常过来看人练拳。阿初,人家叫憨初,不是因为他傻,也不是他老实,而是在打架时,有时打他,他都不理会你,只是拼命的打你。所以人家都有一点怕他。但打架,还是阿林比较利害一点。所以,他几个年轻人都以阿林带头。
父亲不大喜欢人打架,所以对他们俩没有好感,只有吹牛,没有教东西。
小青和建华,肥弟他们几个人开始练对练。

喀喀喀1 发表于 2018-1-10 23:41:37

4、温贤爱师
温师国华,字贤爱,陈南枝先生外甥(也有说是外孙)。在父亲和他的师兄弟中,大家都称谓为老温师。他是一个神秘人物,据说有一次,因为在一地教拳,因当地民风不是很讲理,一般都会为难师父或是不给钱。温师后来去收“师父金”时,主人不讲信用,以打赢能收为由,要求温师出手。后来,拿到“师父金”之后,主人又暗地里叫人把村寨的大门关了,叫了人手,后来温师一见,跃上寨门楼,走人。这事成为当地传说,但父亲说,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许多说,应该是有这个可能。
父亲于十三四岁左右随刘师亚来学武,未见过去老温师,据他回忆,当时父亲20多岁,有一个师兄五、六十岁是老温师的徒孙,见过老温师,到20出头时,老温师就不出来教拳了,眼睛看不清。老温师听说活到96岁,教拳也教到90多岁。父亲68岁,即是在40年年前的事了。所以据推算。老温师应该生于1880年左右,卒于1976年左右。
温师在南枝拳里面是属于佼佼者,又是学南枝拳和虎桩棍的传人。

5、三脚虎
第二套棍为《三脚虎》。
起式,大北旗。
据说父亲用过这招打赢过许多人,当年刘师在教父亲时,特别加以重视。势如猛虎,三脚老虎,一爪打人。
此招之妙处在于棍随棍下,打人于无形之间,削弱对方力量同时,又借用对方的力量打中对方。曾经试过让对方拿一条木棍,用一个竹子,同样可以化角对方的力,只要竹子不要受到对方的重击,都可以击中他。可以看出此招的用法是在于巧,而非力。
《三脚虎》棍也称为双头棍,动作简单,大约只有8招左右。除了挑摔之外就是练一下倒棍头,也称虎尾鞭,如猛虎翻身。

棍的学习之后,又开始接下来,学手的。先用棍来训练手的力量。

mstester2011 发表于 2018-1-15 22:18:30

3、捆天绳
温贤爱师虎桩棍和温丁义师的虎桩棍并不同。
学棍先练基础挑摔。
学会了,再学第一套《捆天绳》。
第二套《三脚虎》
第三套《狂风扫地》
第四套《四桩》
第五套《五桩》
第六套《落马金枪》
捆天绳,是在挑摔的基础上再加以变化,其实并不难。但打起来,很像四步冲拳。
打拳之余,我总是喜欢拿着功夫茶具,一边找父亲喝茶,一边问他一些有趣的事。有一次,我问他,打棍和打手马步上要注意什么,他说:“不用。”
我疑惑的看着他。
父亲讲解说:“据说南枝拳原来的和虎桩棍都是同一个师父,后来一个学棍,一个学手。再经过许多人的演变,南枝拳到了陈南枝这里叫南枝拳,而虎桩棍到了勾鼻赖这里还是叫虎桩棍。但这是传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这样。”
我非常惊讶!
“然后到了老温师这里又演变了,把棍法中的实战用法应用在拳法。但套路没有改动,但棍和手的马步和用法相似相似,打起来好像不用费力,有一点相辅相承的感觉。这一点我也不清楚。以前你师公也说不清楚,但只知道都是老温教出来的。”
温贤爱师,由于父亲当年在学时,他的大师兄们见过,都叫老温,所以一直都称为老温。

侃悯 发表于 2018-1-27 16:51:19

3、双截
对练,开始以双冲拳,然后加双截。
南枝拳没有正面双冲拳和双截这一招的,但在潮汕名拳中李家教有这招,据说这一招是从李家教学来的。对练就是要练这一招开始。
南枝拳都是侧身冲拳,所以开始练这一招,觉得很别扭。但也先适应一下吧。
后面是四步的对练练习,通过这个练习,找到距离和力点。化力卸力的运用,还有步法。
接下来就是削竹手的运用,还有磕马。
肥弟在对练中,总是占到一点便宜,但是小青经常不照套路出,肥弟又老实,所以经常占到便宜之后又给他还了一拳。

阿初在这个时候经常过来,也想跟人练练,但是他是乱来的,所以没人要跟他玩,最后他又硬要父亲教他,所以每天自己都搞得又青又肿就回去。

4、要打人先要给人打
后来,父亲说阿初:“你这种打法就是要打人先要给人打。”
大家都不明白。
父亲接着说:“你就是站在那里,等人打中你的时候,你乘这个时候,对方心态防范最低的时候打人的。”
阿初听得不明不白。
他接着说:“你是很做好抗打的准备,然后再打人。你自己不知道,但是实际上你是这样。所以每次你都可以打赢人,不是你水平高,而是你刚好有这个抗打的条件而己。”
这一次,阿初点了点头,表示听明白了。
父亲又说:“但是,你遇到水平高一点就不一样,他只不要先起手打你,或是打完就走之类的,你就会吃亏。这就是你每次都给我打原因。”
“但是,这个方法,在实战是必须的。所以学会对练要先做好抗打的准备,不能只能攻击。这样你才有机会攻击到人。”
虽然,我听起来像明白,但还是不明白,毕竟十多岁的小朋友能听得懂什么,还是靠后来多问多体会得到的。只是清楚的记住父亲说的内容。

5、手、棍相结合
对练比较有趣,因为年轻人都喜欢胜过对方,对练有一个对弈的感觉。所以练了很久大家都不腻,其实,他们腻不腻我不知道,不过学起来比较有热情。
后来,父亲开始教棍。
他说:“棍是有利练力量。对练只是找一下感觉。但都是乱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开始学棍了。其实,我都学过了,但只会打动作,根本不应该叫会,但当时觉得挺好。

独侠89 发表于 2018-2-1 00:12:37

第五章 虎桩棍
1.勾鼻赖师
大约在我十岁左右,开始正式学棍,因为小时候的手臂没有多少力,都是拿着很轻的竹棍,到了十岁才开始拿重一点的,一斤多左右的。
学棍时,父亲说:“南枝并没有棍,棍是勾鼻赖的虎桩棍。”
但后来,揭阳和揭西的传承中,都有见到三脚虎棍。也就是南枝棍,而温丁义先生的虎桩棍中没有这一套。这个得慢慢去求证,或到时再去问清楚一下。
只听过“好拳南枝师,好槌勾鼻赖。”但没有人知道勾鼻赖是谁,只知道虎桩棍和勾鼻赖是相等的。
父亲说:“并不是所有棍都是勾鼻赖的虎桩棍,因为虎桩棍有许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出‘抱肚棍’。”
勾鼻赖是谁?
只知道他是客家人,出生何年保月也没有人知道,现在只留下一个名号。
普宁流行最多的是温丁义先生的虎桩棍。温丁义师,据说学于勾鼻赖师,父亲所学的棍是温贤爱先生的,但据说两位温师并没有关系,但都说是勾鼻赖师的棍法。
2.温丁义师
据陈炳炎师撰文记载温丁义师如下:
温师丁义。广东惠来市人,后定居于揭阳市白塔古沟乡,幼好武,性格豪放。相传其祖曾为武官,习此棍法传之。因此棍法凌厉刚猛,灵活多变而名虎桩棍。
温师深得此棍法之奥妙,其传授之棍法身法轻灵,步法灵活,出棍迅猛,持守稳重,讲求棍马同行,马走棍动,身动棍随,先发制人,后发先至,持棍后手如钳,前手如筒,活马活腕,最忌呆滞。温师所传棍法有长短二棍,长棍七尺二寸,短棍齐眉。其中有短棍长化,长棍短打各法,要求持棍贴身,俗称‘抱肚槌’借助腰腹肩之劲,发劲雄浑。棍法有;拦.扫.挑.摔.绞.箭.刺.刮.锉.点。等法。
虎桩棍套路较多,如‘四桩棍’‘五桩棍’‘落马金枪’‘缠丝十八打’等,各套路都有硬.软.之分,硬之套路凝重稳固,棍力沉雄,稳扎稳打,软之套路步法灵活,身法多变,舒展流畅。温师为人磊落谦虚,无门户之见。喜集各家之长。温师说:枪棍同源。因将枪法融入棍法之中,使这套棍法变化更为灵动纾展,如套路名‘落马金枪’,其中挑.刺.绞.等动作都能见到枪法之痕迹,可见一斑。
晚年温师将虎桩棍十八式编成套路,名为‘连环棍’此套路集虎桩棍法之大成。套路绵密紧凑,环环相扣,有如行云流水。既有丰富之技击内涵,又极具观赏之价值,实乃棍术中之精品也。温师为光扬棍法毕生不倦,其传人中之姣姣者有林七、人称七爷,陈文炎、林长文等,后辈传人如林怀瑞张文光陈琦文陈立波等。八十年代年轻人传者有庄振达、陈思明等。
温师之虎桩棍法有歌诀曰;
一枝香式棍朝天,提气拔背两眼张,
凝神静心观六路,力劈华山势如雷。
黄蜂出洞步轻灵,泰山压顶重若轻,
铁蛇拦路搬拦打,黑虎偷心欲欺身。
过午棍法小门开,连消带打势如风,
拨草寻蛇下磐棍,风卷大旗过辕门。
白马反肚有八式,闪展腾挪正反侧,
太公撑船走偏锋,左拦右进腰欲松。
猛虎跳涧马飞腾,棍如闪电惊鬼神,
金鸡独立观虚实,后发先至欲看清。
雄鸡啄粟欲准神,收放随心似弹弓。
蛟龙出海用绞法,虎尾追打棍化鞭。
直棍似箭喑灯火。横棍秋风扫落叶,
走马回头打三关,留棍一尺守下方。
毒蛇吐信快如电,棍化枪来自思量,
吞吐借劲腰与肚,双肩有如巴浪鼓。
落马棍法马如弓,前马为轴可转身,
抱棍阴手马头守,翻绞盘旋稳如山,
观音献花满天花,马走身随棍翻飞,
虎棍连环似流水,身棍如一马步随。

蜗牛 发表于 2018-2-1 22:55:13

2.削竹步
削竹步,削竹马步跟四步是一样,不同的四步是前手拳,削竹是先发后手拳,左右手连环冲拳。
削竹步和四步摆脚不同,就像画圆一样,四步是向外画圆。削竹步是向内侧画圆。
四步有走大门之说,而削竹则是走小门。朱家教也有走大门,走小门的说法。但他们的套路是第一套叫大路,第二套叫二门。南枝叫四步和削竹,但训练都是先走大门,后走小门。
我所学的削竹拳,要大门、小门都要练会。但实际上顶是顶大腿的内侧和外侧。
削竹步,分四个点,我以学时就像踏一个正方形的四个点,由一二三四开始,走对角线,然后在踏时画弧线。
到了第二个月中间,我们开始实战对打,那时有了四步、削竹对打。削竹步的对打,却像走八卦一样。
然后,如果加上手法,则变化为梅花步,有转身,挪移等。
后来,有一个观珠镇的人看我在教小孩,过来跟我打招呼,跟我说:“我想学学。”
我说:“不要。我只是在教小孩子。”
他说:“没事,他只是想学一下玩。”
后来,他没走,我也没理会他,在一旁看。后来过来跟我聊天!
他说:“以前,有一个师父教他一个步法,很特别,但不记得了。你能不能教我?”
我想了一下,好像没有。回说:“这个我不懂,不过我们有这个步法叫削竹法。”
打了给他看,他说:“有一点像。”问我实战怎么用。
后来,他打一拳过来,似摆似冲又似甩,虽然我没有见过,但是还是用削竹绕过去。可能是我的拳法不熟悉,还是我习惯于对熟,居然一下子闪到他的身后。
他说:“兴奋的说,就是这个。”
然后,说要交钱,叫我教他。后来,我说不用了,直接教了他。这一个交流让我知道了原来削竹步也有这个作用,其奥妙在于转身。我也高兴。
武术的奥妙在于多练多悟。看似简单,不甚简单。

tnt007 发表于 2018-2-5 01:42:23

3、削竹鹰手
每一个支派教出来的南枝拳叫法都不一样。
那是因为南枝拳多流传于口头传授,由于地方方言的差异和方言的习惯,所以各地的叫法都有差异,但实际上都是同一招。
削竹鹰手,也有叫削竹缨手,取义红缨手象形。
鹰手只有三指用力,擒拿时,只是擒拿半节,叩住脉门。
也做先松后紧,即抓时,手指没用力,只是放在对方的手臂或手腕上,等他想脱手时才抓紧。
削竹鹰手是前手鹰手,其中分长鹰手、短鹰手。南枝拳分大,中,小三式。大式南枝拳多用长鹰,善攻。中式常用长短结合,小式南枝拳,一般都用短鹰手。
前几年中,我和大式的南枝拳友聊天时,如果他的手居然用的是朱家教所传的“摇鼓手”。后来,我发现原来削竹鹰手就是摇鼓手,但不明显表现出来。
旧时,我问过父亲:“削竹鹰要怎么用”。
他说:“削竹鹰手要直出。”
但在直出的同时,却是旋转手腕,带动小臂。
有一次,一位北方老师给我讲靠肩时,我无意用了削竹步加削竹鹰,发现后退的人不是,我没有感到压力。这里应该是“摇手”的作用吧。

4、削竹手
当学了二个月左右,开始父亲开始教到削竹手。
他说:“南枝拳的每一套拳都是单独用其中的一招来命名的,《削竹》拳的其中一招就是削竹,但连环冲拳、削竹步,削竹鹰要学好。”
他继续说:“《削竹》手一般用手刀,手刀就是指手沿。我们用的拳头。削竹手打出去时,手是一触即发的感觉,挥出又收回。主要打太阳穴、大动脉。如果没有一解即回的感觉往往手臂会给人抓住,也发不出腰劲。”
此时,我才听过腰劲,但不懂。
朱家教南螳螂一师父教过我“擂鼓手”,后来,我发现在这个跟削竹手是一样的,经他肯定,实战手法是一样的。如对方一拳打过来,可以先挥拳击他二节,再打他草眼或大动脉。在地方方言中,草眼指太阳穴。
父亲的削竹手有打上打下,打腋下,打肋骨,打太阳穴几种实战打法。不拘于打太阳穴和大动脉。
但有一个要诀。

5、同样的结尾
《削竹》拳和《四步》拳是一样的结尾,后面都是一样的。主要练前面的几下手法。简单实用。
肥弟因为长得壮水一样的,所以练起来很得父亲喜爱。建华打出来比较灵活,也比较勤力,所以学得比较好。我也只记得这二人,其他人印象不是很深,记得还有几个。
这二个月就是这样过的,天天晚上都是陪着他们练。第三个月开始学对练和棍法。

樊桐华 发表于 2018-2-6 01:06:55

第六章 塘鲺出洞
1、三角挽手
由于年代过久,套路的名称总随着师父的喜爱而叫法不同。父亲说,以前师父教下没塘鲺出洞这一套,但有一套叫三角挽手,后来,发现原来是同一个套路。
三角挽手,起式是先行一个三角步(即削竹拳的马),双手作向后拉大绳的动作。然后再上步作四步直马,用三角肘直其肋下。
后来叫父亲教我套路,记得他说是四步加上这二下。但怎么打,他总是有一点混淆。一直,我没有正规学一下,只是先学一下散手。

2、交流学习
因为后来肥弟和建华他们学了一二年之后开始去工作了,所以学拳也就停了。父亲去邻乡教拳,我就没有去了。所以一直以来,我不懂塘鲺出洞整个套路的打法。只知道大概是这样,加上地方不同,师父不同。所以一般都不知道此拳就是塘鲺出洞。后来到润兄处,方到原来三角挽手就是塘鲺出洞,后来跟润兄学塘鲺出洞。回家跟父亲聊时,他说二下落地挽竹换为三角马挽手。前面是二下四步,二下磕马。然后说到为什么不同。

3、塘鲺出洞拳谱
1. 立正向右
2. 踏半步(右脚盖向左,盖左脚半步,向左转身。)
3. 四步直冲(左脚向前进一大步形成四步)
4. 换马四步
5. 退后磕马
6. 左跳磕马
7. 左三角挽手(立正之后,上左脚为三角马,挽手)
8. 上步肘击(塘鲺出洞)
9. 右三角挽手
10. 塘鲺出洞
11. 换马纺手(落地挽竹)
12. 武松打虎
13. 打三角
14. 金鸡独立
15. 追步四步
16. 过门。(后同)

4、探讨
曾经问过润兄,塘鲺出洞是出自那一招,润兄说是磕马。但我觉得应该是肘击,因为温贤爱师所教四步中,磕马已经出现了,如果叫塘鲺出洞应该不会再叫四步。一直都有一点混淆。
大约在2013年左右,又看到棉湖南枝拳中,打出连环肘。虽然没有说是那一个套路,但这个动作以前我在散招中,有学过,主要以破四步拳被人抓住之后一个破招。忽然一看,这样打法更像是一条鱼在泥泞中挣扎的样子。所以估计这一招应该就是塘鲺出洞无疑。
后来发现,三角挽手也只是一个过渡手法,实战中可以忽略,挽是虚招。


5、遇于实战
某日,在朋友处遇到一人,后来说到拆招,当时对方说擒拿手,因看我身材单薄,所以估计很难脱手。他叫我一个直拳打过去,他快速的用虎爪擒我的腕关节,我顺势左手抓右手的腕关节,然后上步用肘压解开了,再连环肘追击其心窝。在无意间居然使出此招。

594521314 发表于 2018-2-9 09:14:44

4、收获友情
以武会友,武术带给我们只是强身健体,另一个就是多一份友情。当我脸皮厚厚的和人见面时,发现大家都不见外,如果见面几十年的好朋友一样。我和润兄见面是最开心的一位。大家真诚相见。

5、棍法交流
从拳到手,再到棍,当天聊了很多,互相打套路。交流会促进进步,他打出来的多用气力,使拳风更加好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个人对小时候南枝拳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