痂鬃栽 发表于 2016-12-30 13:29:18

郭云琛的半步崩拳(转)

案,“深”应作“琛”,即郭云琛。
  形意名家郭云深,号峪生,河北省深县西马庄人,为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的授业老师。
  因其为祖国的武术事业作出过较大贡献,故深受武林人士的敬仰,他半部崩拳的绝技更
  是为人传诵,人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

  所谓半部崩拳就是前足踩进一步,后足蹬地跟至前足之后,前手高举过头以破坏对方间
  架,后手则随之如离弦之箭冲向前方击打对手。若以形式而论,真是最简单的动作,但
  郭云深一生半部崩拳的拳学实践,却说明这最简单的动作,含有丰富的拳理和深奥的哲
  理。

  郭云深自幼嗜武如命,行走坐卧无不用功。其师为人称神拳的李洛能先生(字能然),
  能然先生待客会友时,众徒均可得闲稍歇,唯郭云深恭谨侍奉不离师之左右,能然先生
  与友长谈时,郭云深则站定三体式,立于师之身后聆听,任攀谈良久而终无倦色。能然
  先生常外出访友,坐骑是一匹脚力极健的大青驴,郭云深每逢师出即在后以崩拳紧紧跟
  随。能然师甚为感动,乃定郭云深为衣钵弟子,悉数相授平生拳法之所得,郭云深更寒
  暑不易,朝夕苦练,仅崩拳每日必操万遍。后因除霸为当时万恶社会所不容,将他投入
  大狱。但死期咫尺,郭云深在牢房仍习武不辍。因带脚镣,只能进半部,跟半部,故郭
  云深的半步崩拳来之不易。郭云深的凛然正气和高超绝技使知县钱某大为惊叹,便偕同
  唐知府为之周旋,才得以将死刑改为长期监禁(无期徒刑),郭云深日间在狱中苦练崩
  拳,深夜便被钱知县放出教其子钱研堂(后在上海帮助王芗斋先生立足之人)拳术。直
  至光绪娶亲大赦天下,郭云深方获自由。虽经多年磨劫,但他的半步崩拳已达登峰造极
  之境。

  郭云深挟此崩拳与武林各派名师较艺无不得心应手,成名之后与无数武林高手试技从未
  遇对手,其中尤以三胜焦洛夫被人们传为美谈,还相传曾与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及杨氏
  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比武三天三夜不分高低云云则未必真有其事。

  焦洛夫,正定府北高营人,人称“鬼八卦”,拳法精奇,器械独到,尤以大枪为最,曾
  胜过刘德宽等名师。但与郭云深较技却败在崩拳之下。焦洛夫一经败在郭云深崩拳之下
  便闭门不出。苦练三年格法。“格”就是双臂轮番下砸,其意欲用此格法破郭云深崩
  拳。待练至能将鸡蛋般粗的腊杆轻易砸断时,又约郭云深比武。

  二次比武,郭云深还是用崩拳进攻,焦急用臂来格,谁知崩拳落在焦之臂上,根本格不
  住,又被打出丈外。焦苦思多时,终得一招,第二天又约郭云深试艺。郭云深甚是奇怪
  ,便倍加警觉地应战。的三次比武,当郭云深右手崩拳出击时,焦又用右臂来迎,却不
  往下砸,而往上挑。郭云深一惊,急忙抽右手,左手崩拳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中焦之前
  胸。焦便跃出倒地。郭云深急忙上前相扶,焦连声赞叹:好崩拳,好崩拳。说罢当众挽
  起右袖对郭云深及众人说出了第三次试艺欲用之绝招。原来他在右臂上绑了块刃朝上的
  拐镰,本想待郭云深崩拳来时往上猛挑以断郭云深之臂膊。谁知郭云深反应神速,见其
  上挑,本能地收回右臂,待焦挑空臂下落的瞬间,早用左手崩拳凑功。从此,郭云深半
  步崩拳打遍黄河两岸的事迹和刻苦练功的精神流传开来,深深激励教育着后人。

  现在大成拳中保留了郭老先生的“半步崩拳” 以及传统八卦掌中的“老三掌”等绝技。

#日志日期:2005-11-15 星期二(Tuesday) 晴

评论人:坚铭 评论日期:2005-11-15 22:39
[转帖]崩拳——实用技法阐秘 崩拳,是形意五行拳之一,其性属木。因其动作形如利箭穿物,拳击有力,能透腹背之意,更因其发力时威猛如山崩地裂,故名。历代形意拳名家高手多喜用之,如郭云深、李存义、尚云祥等,尤以郭云深先生最负盛名,号称“半步崩拳打天下”。后来拳界提起形意拳,无不肃然起敬,可见崩拳在形意拳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崩拳的厉害,几乎习武者都知道。但对其奥妙何在?为何如此简单的架式、步法、手法却有如此的威力?习武者知者却甚少。笔者幼随形意拳大家刘文华先生的再传弟子邓相交老师,学形意学术十几年,现结合邓福盒老师及诸形意门前辈耳提面命之教导与个人练功体会,对崩拳实用技法闸释一、二,供形意拳爱好者参考。

(一)半步崩拳的由来崩拳,有半步崩拳、拗步崩拳、顺步崩拳、跨步崩拳、快步崩拳等几种不同步法的练法和用法。而半步崩拳是崩拳当中最基本的锻炼方法,其它各式崩拳都源出于它,故半步崩拳有“母拳”之称,半步崩拳为郭云深先生所创,相传清同治年间,郭云深先生在深县刀劈恶霸,而被投进死囚室之后,仍苦练其师李洛能所传的践(穿)步崩拳。但因戴上脚镣,冈室狭小,练起践步崩拳甚感困难,故而他因地制宜,根据戴脚镣行走时,前脚进一步,后脚跟半步的运动特点,在践步崩拳的基础上,创出这套被武术界称为绝技的半步崩拳。

(二)半步崩拳的动作以“三体式”站立,左脚左拳在前,右脚在后,右拳置于右肋旁,虎口向右。进步时,左脚向前蹚而进,右脚随之跟步;同时右拳内拧向前打出,虎口向上;左拳在两拳相交时收回,虎口向左,置于左肋旁。如此两脚一日堂一蹬,总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拳一出一入,接连不断,势如连昧箭,在打崩拳时,出左拳为顺步崩拳,出右拳为拗步崩拳。

(三)半步崩拳的四要素
要掌握半步用拳的奥妙,必须牢记以下四要素:
1.步法:崩拳的步法用“半步”,即前脚进,后脚跟,两脚互不交换。前脚进时,应先将脚提起(离地约寸余),然后再向前趟出,不省有物无物,要象铁铲一样,直向前铲去,突出一个“趟”字;后脚跟时,应着重在一个‘趟”字。这个“趟”字,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弹”字。拿弹簧举例讲,弹簧顶端向前突发伸出,必定要有弹簧未端的推(弹)力;反之弹簧只是个“静止的物体”而弹簧顶端向前实发伸凶的速度之快慢,往往取决于弹簧未端的推(弹)力之大小。把这个例子拿到半步崩拳中来讲,左脚就是弹簧顶端,右脚就是弹簧末端了。山西形意拳名宿宋铁麟先生谈及半步崩拳的步法奥妙时,宋先生说:“崩拳的步法,全在一堂一蹬,前脚进时,似铁牛耕地。不偏不倚,要中直,抢占对方中门;后脚蹬时,要快迅、猛烈,如箭出弦;意一动,身一抖,便进身,不能有丝毫迟疑之感。”正如拳经所说的“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宁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和“崩拳如射箭,打倒还嫌慢”。重在一个“狠”字。

2.手法:崩拳所走的路线,许多人认为是一条直线,是一个直拳动作,其实这种看法是带有片面性的。从崩拳的技术动作来分析,它并非走直线,而是在它的运动过程中,包含着一定的弧线。当顺步崩拳转变为拗步崩拳,或拗步崩拳转变为顺步崩拳时,后拳沿着前手小臂,向前打出,里面暗含着向下压的劲,拳面又有前顶之劲,在发劲的一刹间,小臂又有向前裹钻、向上猛挑的劲力,而要发挥这些劲力,并不是一条直线所能够做到的。再说在它的运动过程中,已含有一定的弧线动作。崩拳所走的路线,从许多形意拳名家高手的实战中可以领悟。如1984年,日本某拳法代表团在上海访问期间,曾就中国武术的实地情况,与家师进行了较技,家师以鸡形步崩拳将日方领队打至一尺多高,而后跌出一丈开外,使当时的许多武术名流叹为观止。从中可以看出,单凭一个直力(纷)是无法将人打得升高,而只能将人打出。因为每个人在遭到外界打击时,都会作出防御性的反应。当用崩拳打击对方时,对方必然会产主一个向上的抗劲,而崩拳者可借其抗劲,再往前上裹钻、猛挑,借力用劲,使对方失去重心,拔根而起,紧接着催发劲力,对方必然会被打至升高,而后跌出。崩拳动作在实战中,是讲究打破,而不是破打。它是利用出拳的前臂挫压对方而进击,是打中带破,并不是破了对方的防线之后,再打对方。所以,对崩拳所走的路线,我们从锻炼和实战中总结出有二种。一种是对方一接触我拳就倒下去,是走直线;另一种是对方接触我拳之后,再倒下的,是走弧线。

3.角度:任何拳术能不能把应有的劲力发挥出来,而发挥出来的劲力是否能使对方受到伤害,正确的运用角度是其关键。崩拳在角度上的要求有二:一是身法。崩拳的身法,谓阴阳身,即通常所说的“半侧身”,它要求身体之正面与前进方向的直线成45度角,目不斜视。其特点是转换自如,在实战中减少受力面积。在打崩拳时,无论是顺步崩拳或拗步崩拳,其心胸部位必须随拳的出入而转换成45度角,使手、足、鼻三尖相照,只有符合了这个规矩,全身的力量才能内外合一,通过前脚的淌、后脚的淌迅速而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就是崩拳的握法,是本门不外传的;许多人把崩拳的握法,误解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握拳法。正确的握法应是四指卷曲后,将食指的第二关节向前突出,而后将大拇指的指肚压在食指的第一关节上,成惯拳。惯拳在实战中起点穴、封闭对方血脉的作用。在运用时,应将劲力贯注于食指突出的关节之上,它是利用点打面,而不是面打面,这同拳经所讲的“崩拳一条线,不偏不离找要点”是相符合的,从力学角度来分析也是符合其点与面的原理的。

4.劲力:崩拳的劲力在身体内部是阴阳一气循环往来之运动,它除崩劲之外,还要压劲、裹劲、扑劲、抖劲、踏劲等,常要求一劲之中又须含有顶、拧、磨、翻、蹬、猛、顺、透八种混合劲,而这些混合劲须一种种、一层层单独练起来,有些劲力则非经名家高手的口授身教而不能得,故形意拳前辈常有“练拳容易,找劲难”之说。崩拳的劲力,最大的特点,就是崩劲。它是采用先蓄而后发,先松而后紧,当接近对方寸余距离时,猝然发出的一种最猛、最凶、最狠的劲力。

综上所述,要掌握崩拳的奥妙,除练拳要符合拳理之外,还应从平日的练拳中细细领悟,点点积累,把有形化无形,使拳理与实践相结合,直至在实战中真正能体现出崩拳的威力来。
如何练好崩拳的发力
很多习练形意拳的朋友都喜欢崩拳,过去形意大师郭云深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名,其再传弟子孙禄堂先生和其子孙存周先生取人之时,往往也用崩拳,如何能练好崩拳并能发挥其力度呢?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打崩拳时,要求整,具体的做法时,要注意胯和蹬脚的角度及后腿膝关节的内扣。如不注意上述几点,崩拳就会变成了蹦拳,不但打不出力道和整劲,而且会脚下不稳,为人所乘。

具体做法:送拳之时,注意蹬腿、合膝、抽胯;
1、蹬腿注意要领:蹬腿时后脚的角度为45度角,这是最科学的发力角度,前人不懂现代科学,但经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形意拳脚的角度大多为45度夹角。

2、合膝注意要领:膝如外翻,蹬腿的夹角就是45度角,力量也会分散,不是整劲,这时正确的方式是膝内扣,使后小腿和地面构成45夹角,小腿与进攻方向保持一致,配合蹬腿而力不散,为之整劲。

3、抽胯:打崩拳时如仅仅注意上述两点还是不够的,上述两点加大了前冲力度,但也带来了负作用,就是不易控制惯性给人造成前冲,这样很容易给人机会被其所乘。解决的方法是:注意在打拳时抽反方向的胯,如右拳及抽左胯,这样不但削减了前冲的惯性,而且随着左胯的回抽,右胯自然送出,以腰发力,肩催肘、肘催手、加大右拳的打击力。再配合前两点,形意崩拳的整劲就体现出来了。随着练习实践时间的增多,自控能力也就增强了,久而久之,法成自然。
评论人:蔗人 评论日期:2005-11-17 13:06
老拳师的故事

  李雅轩是四川杨式太极的开拓者。 他给我辈留下的不仅是武艺, 还有生活的智慧。李师武艺高强没得说,他的一些生活故事也是很高明得紧,值得我辈细细品味, 好好学习。

  李师穷苦人出身。 年青时先练得一身少林功夫, 曾独斗众地痞, 名震地方。 后因傅海田引荐投在杨澄浦名下,学内家功夫。 李师变卖家产在杨家学艺, 一学就是十四年,直到杨南下到中央国术馆教拳。 李师紧跟杨在国术馆为杨做助手。 旧时, 武艺不象现在靠嘴吹, 靠比段位,比资格, 须当场见红,分高低。 当年的国术馆有个说法叫“打赢的当老师,打输的当学生”。杨澄浦位为教务长, 月薪三四百大洋,多少人想以打赢杨为立身之阶。杨是宗师身份, 不能来个破铜烂铁就下场比武。 动手出汗的事就都由徒弟李雅轩来干。如果连李都打不过,功夫就有限,杨澄浦便不用担心。李为杨师挡架, 会天下英雄,居然从未失手。 杨的日子想来该很好过。李师那时也混成了成名人物, 交游颇广阔,但杨在一日, 就甘愿为杨当助教,是个感恩之人。李师当上首都南京太极拳社的社长是后来的事。杨澄浦南下广东后, 国术馆便全由李师顶着。一代宗师不幸于广东病故, 扶棺北归的也是李师。

  李雅轩对杨澄浦是进到了徒弟的礼数的, 堪称忠义。 李雅轩对徒弟的要求也是忠义。李认人非常厉害, 人非忠孝不传。 和杨澄浦的众徒弟比起来,李一生无惊无险,衣食不愁,一方面是李确有真功夫, 更因为李懂得如何防小人。相比之下, 李的师兄弟田兆龄等人就太单纯了, 到处表演, 到处交拳, 对党倾囊相授,最后被一脚踢开。 田最后在上海被整得困顿酗酒

  而死, 而李则到死都还算富足。李所以能如此全靠他的几个好徒弟。李功夫好但很低调,只在圈子里流传,从不公开表演。 田在上海被体委的人整, 和田的名气太大有关。 体委的人有几个肯下工夫练的,田到处表演真打真斗,简直就是拆体委的台。

  李雅轩知道太极拳是高档玩意,故决不圈子外的平民百姓多打交道的。李一生很低调,不以虚名为意。 李当年在民国中央军校教拳, 学生都是卫立煌,黄维,黄泊涛这样的党国大员。 李的徒弟们也都是些有钱人, 早期的刘仲桥, 周子能,后来的何其松,栗子易,无一是一等一的大资本家。解放后, 李虽然也在公园教些群众, 也只是比比架子敷衍而已, 后来就是架子李也是让徒弟代劳。众看官也许会说李自私, 但想想田的遭遇, 如果是你, 你有会如何选择呢!李师不交“穷人”也是有道理的。 所谓“穷文富武”, 太极是极耗身体的运动, 营养不足,休息不够, 根本就是慢性自杀。和外家拳不同, 内家练的是松, 空灵。设想早上教推手,用意不用力, 中午就去拉车上坡,简直就是白费大师的时间。 而且,穷人家不努力挣钱养家, 去专营太极拳,必有非常之志。 教这种人, 后果恐不是白费功夫那么简单了。有人在李师跟前周旋三十年。滴水石都穿了,李师就是一点都不开口。当年,很多人不理解, 现在回想起来才感谢李师。 他没有真功夫都这样,要是有了,天天打上门来, 我等哪有无活路。到时,这太极恐怕就不姓杨要姓林了。

  李师金口难开。 不过, 动手比斗李师是决不含糊的。平时,同好交流,任何人只要有怀疑, 李放下筷子马上就干,定要在众人面前比个高下。 不仅要打赢, 还要潇洒轻松地打赢。看李师回忆录:哪年哪月, 在哪里,和谁谁谁比, 他怎么打, 我怎么借力打力打, 他被打成怎么样,谁当场看见可做见证,一一记得清楚明白。末了还加个注解,我是如何按太极的道理做对了, 他是如何做错了。生怕后人只顾看了热闹, 不看门道。

  李师爱动手,和李师推手基本就是打架。这真的很高明!就象那个著名的关于小偷和警察的笑话讲的一样:靠武术吃饭的人,要是不动手,大家都来枪,那还有你的份。 现在那么多靠气功蒙事的,要在旧时,早就有人找上门了摸两手了。当年霍元甲到上海,大初一门口就被人放上两巨石堵了。 霍要是用脚弹不飞, 就得马上走人。太极拳是武术,从来都是要动手的。是体委那帮人想在里面捞,搞坏了规矩。太极拳要发展,首先就得把这个优胜劣汰的机制找回来。八十年代初,刚开始和国外交流时, 四川体委的人还搞不懂,就让何其松,栗子易他们去了趟法国。那个年代出国,国家还要给做衣服。在国外垃圾桶里拣个录音机回来送礼,就能安排一个好工作。此等机会能给民间的家伙,全因体委怕。如果当时何栗等人象李师一样来真的,放翻两个外国大汉,立个功夫手上过的规矩,体委哪里敢插手。既然摆个架子都能糊弄过去,如此油水哪能便宜到你等民间师傅。果然只此一次,后来再没麻烦过民间人士。其实,国外是有高手的, 比如郑曼清门下有个美国人,中文名叫大龙, 曾打遍全国,最后栽在我师傅手里。据大龙说,他是跟他哥哥学的。他哥哥是郑的入室徒弟, 更厉害。 前些年, 搞段位,体委冒出七八个八段高手。这些人就是看太极软软的推没有危险,进来蒙事的,就象省长当院士一样,只赚不赔。你何曾见过体委的处长争当散打高段,对付泰拳的!这些人哪天遇到大龙的哥哥, 还不得给打得口鼻流血啊!太极不动手,迟早要害死人啊!

  李雅轩是个标准的武人文相,不见威武,只见谦和。我师傅回忆李师的气质比毛主席还好。平时李师是决不恼脸,决不在人前显弄的。有一次, 某人席间偷袭李师, 借给李师看手相, 三个指头一夹把李师的中指扳断了。 李师对此一言不发, 终席不置一辞,仿佛无事一般。最后, 那人怕了, 登门道歉,定要用什么祖传秘方为李师治疗, 被李师婉言拒绝。李师这样做我想不仅仅是胸怀,也是不想让他见“庐山真面目”。有些人练了些硬功就以为天下无敌, 真打斗起来,才知自己手慢脚软。 内家拳的庄严, 劲透如扎纸般的纯钢,能亲身挨打见识下也是个机缘。太极何等高档的东西,这样的小人,挨打都不配的!

  有个故事, 可以解释老一辈的这种态度。 成都体院有个王姓老教授, 是当年国术馆出来的人, 见过杨澄浦的, 名列国宝级八大知名高手之一。 王的大弟子许胖和我师傅是朋友。一回喝茶,许胖讲,某日本人给王教授和其他七个知名人士写了封信, 问中国武术究竟有没有用。 言语间又是诚恳,又是挑拨, 唱了无数个日本式的肥诺, 把王教授抬了又抬, 把别人扁了又扁(想来,在给其他人信中也一样地扁王),希望王能给他个回答。王把信给许胖看,许胖问, “那你给不给他回信呢?” 王怒道:“回什么回, 把他教聪明了!”

  许胖是个形意高手, 甚肥健,开个饭馆过活,是个武痴。 一次在文殊院喝茶,和我师谈拳谈的高兴,在椅上打半步蹦拳,把个新竹椅震塌。四川茶馆的竹椅很结实的, 小二明知有怪, 也不好说什么。 许胖知道我师是难得知音,所以才放开来品论天下英雄,他在自己师兄弟面前从不多讲谁一句,从来都是“好,好,好”。一来,免得坏了兄弟情面, 二来,不想把他教聪明了。

  有真功夫的不愿讲,没真功夫的到处讲。半生得来的真东西, 一句话就出去了, 划不来。假的就无所谓了, 要多少有多少。田兆龄名满上海,被小人暗害, 李雅轩偏居四川,一生富足。曹操曰:“不可幕虚名而处实祸”, 信乎!

  不过,有真本事也不能就在乡下埋没了。 李师一生也有困顿时, 命运的改变全靠了一次比武表演。 当时, 李雅轩因在中央军校恶了黄太尉,在重庆待不住了,只身来成都闯荡。李一个外地人,口音重, 举目无亲, 身边银两将尽,住鸡毛小店, 身上生虱,举步维艰。正好在少城公园,有个比武大会。 当年, 四川武风颇胜,不输山东河北。每年除了春天在青羊宫“打金章”外, 一年四季都有比武大会。届时,必定人山人海,士绅云集。 李师游荡到此,便借了把刀,钻进圈中,抽空练了趟太极刀。 被台上一位大资本家刘仲桥看到。 刘是山东人, 因抗战避乱到四川,开纺织厂,酷爱武术,也有功夫底子。 刘是个识货之人, 马上叫跟班去找这位师傅。请师傅到茶馆喝茶, 等散会后好谈话。 刘一见李师便口称高手, 互通姓名, 问到李师师承,知是真人。 立刻就自己叫了一辆黄包车,让李师坐自己的车, 一同来到李师下处取行李。 先把李师安排到三瓦窑厂里办公室暂时住下。 封上四百个大洋的见面礼, 外加一百个大洋置办衣帽。等李师住上几天收拾稳妥后,才正式把李师请到公馆拜师学艺。

  刘如此安排是要给李师蓬面子, 免得家中的奴才见李师寒酸, 坏了礼节。这些用心, 李师是明白的。 刘虽名为徒弟, 实为恩人,礼数又周到。 无怪李师对他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后来,刘回了山东, 李师还频频在信中对他讲太极真义。

  李师后来的徒弟,如何其松,栗子易二人都是刘的朋友。何,栗等人见刘武功大进, 不服。 逼着刘把李师介绍给大家拜师, 不让刘专美。李师的另一个关键的徒弟郭勋旗,也是通过刘认识的。 郭勋旗,川军名将, 当年渡赤水, 逐毛酋红军者也。 郭好武, 便让李做了川军教官。 后刘文辉起义, 郭做了成都体委的副主任, 李雅轩按军衔也入了个市政协。李师因此身份,加上两个有钱的徒弟时时帮撑, 从此便一生无忧。郭勋旗最后病死于文革中,听说曾有一把蒋介石御赐的军刀留下来在李师的某徒弟手中。

  49年后的几十年,李雅轩教拳其实没有什么事做。 李后来又收了大群徒弟, 各色人等都有。 文革期间, 又收了工人造反派头头,故没人来拳场捣乱, 仍能大模大样地搞四旧。李师白日里教拳, 隔三差五地和查拳掌门张英振等聚会比斗, 日子果然舒心。张等人也是登峰造极的外家高手。 当年,国军从四川败走时,留下许多武林高手, 大都散居成都。一时群星荟萃, 千年难有。 但他们的生活都很苦恼,很多人靠卖苦力过活。当年的成都人很多都知道,拉三轮的中有许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郭云琛的半步崩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