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rxua 发表于 2017-12-6 06:23:01

打通任督二脉的现象及其几千年来的学术思考


打通任督二脉现象的学术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朋友致电或发来电子邮件,介绍说国内目前网络上有关“打通任督二脉”的争论相当激烈,知道我既是中医又是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希望知道对此争议我有什么看法和观点。他们也知道我治学甚忙,所以提出了几个共性问题,请我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能够解惑一下。故而,我抽时间看了一下相关报道,既然是学术讨论,只要“争而不斗”就有益于学术的发展和认知的正确建立。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又是非要同步修身实践进行研究的一种文化。由于传统中医是诞生于“内求法”,智能科学是诞生于“外求法”,研究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若想得到智能科学界轻易认同,迅速达成共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比较困难。作为学术讨论,将个人实践和研究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因此,不揣冒昧将发来的八个提问,简明扼要地予以回答,希望这种交流对大家的研究能有所助益。


一、中医理论中的"真气"是什么?
解答:
《黄帝内经》对真气的定义:
关于“真气”的定义,既是在《黄帝内经》中提出,同时也是在这部经典中作了准确的定义界定。《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
现代人容易理解白话文,那么就可以解读为:真气是由先天元气与后天水谷之精气结合而化生,能够在经络中被传输转运输布的能量,真气是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
真气也需要正确的生理调节:
《素问·评热病论》:“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最佳的调节方法:“恬惔虚无,真气从之。”又:“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灵枢·邪客》:“如是者,邪气得去,真气坚固,是谓因天之序。”
真气具有与邪气相对和可以抵制、清除邪气的功效,它们是一对具有阴阳属性的质元物质,在品质上真气已经处在“二”属性中,并不是像先天元气那样,属于“一”的品质与形质。
真气定义的变迁异化:
“真气”的定义,原本是生命学和中医学的专用名词,从汉代开始,社会上其它学科开始进行引用,并且它的定义也出现了变化,主要是出现了泛义化。
唐•王维《贺元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这里边的“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就并不是“行化”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关键物质应当是光气,而并非真气。
“气”的本义,源自于黄老思想中的道学大唯物主义和唯德辩证法思想。老子指出:“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德是畜养万物的根本物质能量。“虚无生万有,德一养万物”,这就是有相宇宙的基本法则。德这个数学模型是“一”的能量,弥散于宇宙之中,无形无象,人类的智识与意识无法直接观察到它的存在,只有在慧识的参与下才能发现。德一的能量物质,一旦进入任何有相有形的物质,即是古代先圣们命名的“气”。故游离于物相之外时,则命名为“德”,以数表示则是“一”,进入物相中以后,即可名之曰“气(炁)”。
所以老子说:“中气以为和”。这个“中”字既有生物自主能量发动机之义,又有处于物相其中、存在于物相之内的含义。德一的能量一旦进入任何物相之中,不仅更名为“气”,而且还会随着物相属性的不同、品质的分类和功能的差异演化出各种不同的带有物相特征的命名。例如,真气即是指经脉中运行的德一能量之气,肾内的德一能量即名之为“肾气”,体表防卫邪气入侵的则名之为“卫气”等等。
中国古代通过内文明所发现和大量记载并且在历史上被广泛应用,从而构建成东方文化特征的“道”、“德”、“阴阳”、“中气”等等理论和方法,由于是通过内求法获得所建立起来的大系统,因此西方只通过外求法、逻辑推理、实验证伪验证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正确解读东方的文明和文化。“以西解中”长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西方科学的精细发展,以及对生命科学探索的综合展开,科学界的先行者们已经开始认同道德根文化的超前性。相信不久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两者必定会殊途同归,同归于德和道。


二、"打通任督二脉"是怎么回事情?对人的健康有什么作用?能否达到强身健体医治百病?
解答:
“打通任督二脉”,这种定义是一种非学术性的命名,也不是学术界的定义。就像网络上人们自己拟造的流行语句,含义模糊,定性不准确。
因为,一般人正常人、健康的人,他们的任督二脉都基本上是通畅的,只存在着经脉内的能量流量大小、流速快慢,以及经脉本身充盈与瘪缩的明显差异。而完全性的瘀塞不通,只是常见于较重症的疾病患者身上。
这就如同我们心臟上的血管一样,血管是客观存在,但是每个人的心血管粗细并不一致,其中的血流量也并不相同。体力劳动者和经常运动的人,他们的心血管则比长期不太运动的宅男宅女或白领们要粗一些。心血管当其发生狭窄而明显制约流量时,就是冠心病生成的现象;当其血管内堵塞不通时,就是心绞痛而合并心肌梗死重症的时刻,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人类血管中流动的是血,而经脉中流动的是真气。一旦出现故障时,全都具有一定的可类比性。人类死亡以后,血液不再流动但却仍然存在,血管不再搏动也还要存在一段时间,它们是有相的物质,比较稳定,分解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在尸体上却难以用解剖学发现经络和气的存在,因为它们是无相物质,具有非稳定性,分解与弥散的速度比有相物物质的分解快速得多。神离则气散,气散则经亡。
当年中日西医学界在尸体解剖,想揭示经络的奥秘,我就曾经暗笑和叹息。典型的“以西解中”,于理不通,则必然失败。后来,科学家们又在活体上进行研究,特别是在经络敏感人身上进行研究,才发现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皮肤上能够出现经络的起始与走向,与历史记载几乎一致,全盘否定的声音才逐步减弱。但是,由于经络现象并不能完全符合西方外求法的标准,科学界始终不予正式定论,但是西方社会民众的认可程度却反而迅速上升,甚至在某些国家还高于我们国内的认同度,人们普遍愿意接受中国的针灸治疗,因为它属于非化学疗法,是自然疗法的一种,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
如上所述,中医学所说的“疏通任督二脉”,并不能雷同于社会上俚语所言的“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的畅通和保持真气的高流量,是健康的保证之一。所以,主动疏通任督二脉,必然具有强身健体和防治疾病的功效。而“医治百病”的概念不能轻率确立,但由于督脉与脊髓神经是近邻,脊神经对内臟和躯干肢体具有节段控制性,“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经络式的任督通虽然防治疾病的效果远低于髓道周天通的效果,但同样是积极而有效的自我养生防治方法,适应性比较广。

三、“打通任督二脉”是不是骗术?任督二脉真实存在吗?普通人的任督二脉处于什么状况?
解答:
真气运行法,如果能够真实按照其方法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实践,依照其教学的规范执行,那么就并不是骗术。只是社会上使用“打通”一词比较随意,或者他们的教师误用“打通”这一名词时,那么在学术上就存着“非准确性”的定义。不能人云亦云盲从,也不能因此粗暴定性为是骗术。
人体的任督二脉,是除了十二条经络以外、属于八脉道中的人体“物元”组织结构。物元,也就是指单纯使用西式外求法但目前还暂时无法准确定义的物体构造。任督二脉是八脉道中在人体最浅表的两条经脉,生理功能同样是能量的传输路径。这就如同一座城市,既有主干马路,也有支干马路,还有高架桥路和高速公路,任督二脉就相当于生命这座城市的主干马路。
任督二脉的性质与十二经络并不完全相同,对生命能量具有汇聚性、综合性、分流性、调节性、平衡性等等。它们在每个人身体上都是客观存在,但并不是每一个人的经脉都是畅通无阻,以及物质丰富、热闹繁华。有路无车行,路行阻滞不通,有此物元之器,而管道却缺乏物质流动或不能顺利流动的现象,比比皆是。
对一般人而言,其中的物质流量少、速度慢、效率低下是共性现象。对于一些疾病患者而言,则不仅仅是物质少流量低、流速慢效率低,而且会存在阻滞不通、瘀塞不通或瘪陷不通等慧观下的生理现象。那么,此时才能说需要积蓄能量,增加能量的活力,清除净化瘀滞,重新疏通,而不适用使用“打通”这一名词。如果能够使用“疏通”这一名词,将会更准确地定性,以避免“骗术”之嫌。
当然,社会上当前普遍急功近利,以获取财利为人生目标,少数人不学无术,既缺理论,也未真正掌握方法,以“打通”一词诱人以利,行骗于社会中,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情况。但是,只要大家都能多掌握一点黄老修身文化的内容,认真研读一下黄老的经典原著,也就既不容易上当受骗,同时也不会极左地挥舞文革式的大棒,“以西解中”式地全盘否定东方古老的修身内求式文化和方法。


四、应该怎么看待武侠小说里关于打通任督二脉功效的描述?这和传统中医对此的定义有何差异?对此该怎样正确理解?
解答:
社会上目前对“打通任督二脉”的讨论中,各类意见纷呈。
其中大量的错误解读信息,正是源自于武侠作品里的“打通任督二脉”的小说式定义和宣传。人们应当知道,小说作家自身如果既不是传统中医学家和修身实践的丹道家时,那么他们笔下所写的内容就必然会存在着局限性,学术的准确性就更难以肩负其责。我也特意翻阅了一下港台武侠小说里的这类相关内容,有的作者的确存着概念混淆,有的作者虽然能抓住关键,但是表述却并不十分准确,容易使人产生理解上的错误。
大家应当知道,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打通任督二脉”,并不是中医学内的“疏通任督二脉”,此“通”不是彼“通”,绝不能混为一团浆糊。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打通”,如果仔细阅读,就不难看出所引用的内容全部都是丹道修真学中对“髓道周天”的描述。这种“打通”,全都是指“髓道周天通”,而绝不是指中医学领域内的“督任经络”。




但是,由于人体的督任二脉位居体表浅层,而髓道周天的路径恰好与它们同处在一个矢状水平面上,只是存在深浅不同的差异;如果不进行认真研究,则很容易将这两种物元结构混为一团。
武侠小说中引用的“髓道周天”路径,始于下丹田,经过阴蹻,进入尾闾,在脊髓腔里撞过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脑户处),由于这三关内的每个关都有三个孔、有相和无相混融的左右神经根孔,以及中央的脊髓孔,所以又称其为“撞三关,过九窍”。能量流进入颅脑腔内,再进入大脑中央下方胼胝体位置的泥丸宫,然后转化为一滴液体,顺着颅底的舌咽神经孔下流,并同时引起舌头根部的自动上抬(人在意识指挥下只能灵活地指挥舌尖,指挥舌根上抬则较困难),舌根此时却可以上抬至抵住上腭弓。此时,这滴玉液顺着舌根下滑,经过气管的十二节软骨腔内,而不是食道管中下降,沿着任脉的深层下滑,最后降入下丹田之中。这样,也就完成一次“髓道周天”的运转,这也就是武侠小说中应当详细描述的内容。能够完整地完成一次髓道周天通以后,即能够启动连续多次的这种运转,只是不再以玉液下滴的方式下滑,而是以“光态气”的物质形式运转,标准的“髓道周天通”可以达到三百六十次(周转),然后自然停止。髓道通周天的运转,完全不是雷同于真气运行法的方法。
《黄帝内经》中所指的“真气”这一物质,虽然同样是无相的质元物质,但是它的品质还未纯净,质量未提升至可光态化的纯先天物质状态,仍不能进入髓道之内运行,“真气者,经气也。”它的品质只符合在经脉中运行,这种品质属性确定了它无法进入髓道中直接参与脑脊液的循环和析出等超物理性的变化,所以只能是运行于人体内的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道之中,无法逾越这种质量要求的制约性。



为此,我们拟定一个表格和一张图示,将这种不同性进行分析和介绍,相信这样释疑解惑的效果更为一目了然,在学术争鸣上也更能厘清正误。
武侠小说中描写的“打通小周天,打通任督二脉”,虽然所指的是中国传统修身文化中的内丹修真方法;但是由于历代丹经对其生理和验证过程全都是口口相传,不著于文字,文字记载全都是语焉不详,所以如果小说家本人不是修身实践者,未能获得口传或者自我验证,而只是在文史资料中倘佯,那么笔下描述的偏差和失误也就在所难免;而且,小说的发挥性,并不会受到学术严谨性的制约,而在于故事的引人入胜,所以读者应当理解,并且感谢他们将传统文化中的国粹以故事的形式加以宣扬。
但是,如果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而言,则应当严谨,认真读懂、弄通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真正实践好《大学》中的修身十六次第,也就不难理解“疏通任督二脉”与“打通任督二脉”的内在差异,不难弄懂“意通周天”与“髓道周天”的区别。


五、医生打通任督二脉,对提高医疗水平真会有什么帮助吗?任督二脉打通后,会不会再次堵塞?该怎样巩固锻炼成果?
解答: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各项科技,全都源自于修身的“内求法”,源自于内在道德心灵的内照和右脑慧识与左脑智识的同步启动,以及左右大脑皮层意识归于善、正、真以后的应用。“内取之于身,外取之于物”,就是中国文明与文化和科技诞生的源泉,所以《大学》中直接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古代中国道德根文化中的修身内文明,诞生出东方“内求法”的文化大系统。《黄帝内经》所孕育的中医学,主旨是修身内文明所观察的结果。因此,学习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学习中医,如果只是将她像学习西医那样,只作为知识学习,而不用内修的方法同步进行,那么终其一生也难以真正掌握中医和自如地应用中医。
中医医生对于医技的学习掌握,全都离不开老子所说的“修之身,其德乃真”。所以,医生疏通任督二脉,同样是一种有意识地净化和提升自己的诊治素质,是一种初级阶段的修身。不仅对于医生自己本身的体质是一种净化提升,同时对于正确学习和掌握中医学的精髓是一个必须实践的过程。西医知识是记在大脑中,中医文化却必须融化在性命中。所以,西医治的只是疾病,中医医治的是人体,道医对应的是性命。
不论中医医生,还是西医医生,通过以德修身的实践,都会毫无例外地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只是我们现代长期只接受西方式智能教育的人,要想真正掌握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内求法,首先必须转变智识的思维模式,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承认智识认知存在局限性是前提。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韵律。任督二脉的疏通,畅通的保证在于能量的质量高低和数量的多寡。真气是否充沛,消耗是否能够调节,开源节流是否能够保证,才是它们是否会重新瘀滞、闭塞的关键。
在修身领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现象。修身实践是一个巨系统,值得终生实践和坚持。如何巩固成绩,则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黄老修身文化体系,严格按照修身的次第精进而实践。
一招一式伴终身的方法,常常存在着局限性,难以全面将生命的再造和进化完整地完成。《大学》中就曾经完整地介绍过修身的十六次第,十六纲目就是完整的指导原则,只是没有将具体方法揭示出来而已。


六、打通任督二脉,只是一种朦胧的感受,还是有真实的生理变化和体征?
解答:
修身内求法的实践,效验全都体现在自己生命的个体内环境之中,其中的良好变化,既可以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前五根的五识外在表现体现出来,同时向血、肉、识三者的净化转变,许多数值也可以通过检验技术进行验证。
疏通任督二脉,提升真气的质量数量,使任督内的能量循环畅通无阻时,依据能量流量的大小,反应感受各不相同。由于经络型的真气通任督,存在着意识参与性,感觉的朦胧性容易产生,这说明真气能量的积蓄并不充沛和丰富,所以感受并不十分明显和强烈。
人体知觉的感受反应,又分为敏感型和迟钝型。在医学临床学术统计分类上应当列入其中。由于人体身识的能量感应,是随着经脉管径的粗细,造成对周围末梢神经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所以,一般而言,感受会经历一个初无感应,再至有轻度感受,再上升到明显感受,等到完全通畅,毫无滞碍腔径较大以后,感受即会逐步减弱,但是真实的生理变化却会越来越明显,精足气充沛,生命活力提升等体征,都会自然出现。
但是,由于真气运行法属于后天有为意识参与的一种方法,所以对意识善、正、真的要求比较高。凡是心灵意识的执着、妄想、贪欲、私心过重者,在未能很好地净化矫正之前,不宜深度和过久地进行练习,以防浮气、躁气等杂质过度掺和于有限的真气中,产生不必要的负作用。例如,最常见的是腹部和胸部的异常胀气或气聚不散等现象,应当进行预防。

七、甘肃省卫生厅厅长为什么会支持传授真气运行法?
解答:
刘先生作为我国卫生系统的地方领导人,他已经研究传统中医多年,并且对传统中医经典进行过深入研究,也在自己生命中同步地进行着实践。对于中医经络学深入研究,并且自己在身上进行实践,那么对于古代修身方法科学性的认知,就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中医的复兴,不在于智能科技的验证,而在于中医从业者自身以德修身实践的真实践行。
中国的文化和中医全都是修身内求法的文明结晶,认知她和掌握应用她,离开了修身实践,抛弃“修之身,其德乃真”的致知格物实践,仅以西方智能科技模式学习,就无法真正掌握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
刘先生“中医复兴,我当其责”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相信在中国土地上,大批真正承传着传统文化并且在自己身国之中长期进行以德修身的有识之士,都能达成共识,在中医学术上能够重新树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祝福他能顺利地冲破学术研究的厚冰,迎来学术研究实践的宽松外环境。


八、卫生部新闻发言人5月31日作出回应,指出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并不断有新的发现,现代研究也在不断为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提供科学证据。在学术层面,国家鼓励开展理论探索、实践创新和学术争鸣。并没有完全否定“打通任督二脉”,为什么?
解答:
卫生部的回应,及时而中肯。
人类生命科学内容极其丰富,我国科学界的泰斗钱学森教授曾经说过:“人体生命科学是科学的珠穆朗玛峰”。“人体科学的研究,唯一可行的道路,是实行整全论和还原论两个结合的方法,才能以定性认识到定量的综合集成。”他还曾经预言:“人体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的尖端科学。以人体科学、自然医学( 或第四医学)为突破口,开发人体潜能,提高人的智慧,诱发特异功能,探索人体生命再造 ,将会导致一场伟大的科学技术革命。”
他的预言虽然在他的有生之年未能实现,自1999年以来国内的人体科学研究跌入低谷,人体科学的“科学发展观”长期徘徊不前,而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人体科学研究却在长足地发展,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重演。但是,我相信随着人体生命科学研究学术气氛的复苏,人体生命“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必将会顺利发展,他的预言一定能够实现。东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粹,定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应有的贡献。
老子曾经说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以上一些解答,平铺直叙,不属于追风赶潮流和随大流的另类型直言,言之不美,可能令人一下子难以认同,但是做为学术交流,虽然清淡如水,饮之或会冷暖心头知,仅供参考而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通任督二脉的现象及其几千年来的学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