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9698 发表于 2018-3-29 10:43:09

历史上的真实四位百人斩,有人把这两位日本武士也排列进去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的盖世猛将,他们凭其勇武于两军阵前冲杀,最终获得了后世的尊敬。于是,后人把“万人敌”、“千人破”、“百人斩”等象征着勇武的荣誉,送给了他们,他们也的确受的起这份荣誉。
然而,不知何时何人于何地,竟将在南京大屠杀中,两个日本刽子手也列进了“百人斩”中。今天笔者就同读者们讨论一下,与这些中国古代的猛将相比,日本刽子手配用这个词汇吗?

项羽的百人斩记载:
(1)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2)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史记》。

夏鲁奇的百人斩记载:
“梁将刘鄩在洹水,庄宗深入致师,鄩设伏于魏县西南葭芦中。庄宗不满千骑,汴人伏兵万余,大噪而起,围庄宗数重。鲁奇与王门关、乌德儿等奋命决战,自午至申,俄而李存审兵至方解。鲁奇持枪携剑,独卫庄宗,手杀百余人。乌德儿等被擒,鲁奇伤痍遍体”《旧五代史》。

冉闵的百人斩记在:
“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晋书》。

杨再兴的百人斩记载:
“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 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七月中旬,金兀术又率兵12万进逼临颍,岳飞督军迎战。再兴率轻骑300以为前哨,至小商桥,突遇金军大队,再兴陷入重围。经浴血奋战,斩敌2000馀人。终因寡众悬殊,再兴及其所部300人并皆战死。及获再兴尸体,焚化,得箭簇2升之多。”《宋史》。

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日军在由上海向南京进攻的途中直至南京大屠杀前夕,两名日本军官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打赌以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胜的竞赛。最后向井敏明以斩杀106名中国人,胜过斩杀105名中国人的野田毅。1945年日本投降后,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战犯审判的中国代表高文彬,在无意间发现了这个报道,于是他立即申请南京国民政府,将两名日军军官被引渡回了中国。在经过南京军事法庭查明审判后,两人均承认控罪,于1948年1月28日,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刑场被执行枪决。

但不知起于何时,象征中国古代猛将荣誉的“百人斩”,竟被赋予了多重身份。
硬是给安在了那两名日本刽子手头上,为此,笔者曾同一位执著的网友争论了一个晚上。而这位网友给出最终的理由竟是,在中国的古典传记中从未出现过“百人斩”这个词汇,最多的也就是诸如“独籍斩杀汉军数百人”、“ 鲁奇持枪携剑,独卫庄宗,手杀百余人。”、“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等,所以,那两名日军才是真正的“百人斩”,笔者认为,此等说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举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例子:众所周知,中国这个称谓在清朝末年之前是没有的,都是以各个朝代来命名的,直到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简称为中国,如照那位网友所说,岂不是我们也不能以中国人自居了?更是笑天下之大谈。

稍有文化基础的人都知道,使用至今的日文大部只是汉字的偏旁冠尾,而两国的师徒名分早在唐朝就已有定数。这两名日本刽子手凭什么享受这个象征勇武者的称谓?就凭他们杀了手无寸铁的伤兵?还是砍了老弱妇孺?况且他们杀的也不是百人、千人、万人,而是几千万中国人。

秘籍-阿鱼哥 发表于 2018-4-5 08:58:32

中国这个称谓在清末以前没有?小编你可别出来丢人了,中国一词出自西周时期

b5j5j55sv8 发表于 2018-4-18 07:36:33

上边的百人斩都得记住,是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的真实四位百人斩,有人把这两位日本武士也排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