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梦菲 发表于 2018-4-20 12:14:39

千年前中国有一神秘的组织,凡国家发生动乱他们就出来兴风作浪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和外域联系就更加频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交流。陶瓷、丝绸的传播,成为当时中国的文明象征。同样,外部一些宗教也趁着这个机会传入中国,如摩尼教。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会昌五年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

可能,大部分读者对于这个宗教不很熟悉,但是,如果说“明教”,想必很多人都从武侠小说中看到过。没错,这个摩尼教便是明教。

其传入中国后,又与本土的佛、道、儒三教进行了多方融合,逐渐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教派——白莲教。而这个教派,从此以后便成了各大王朝挥之不去的噩梦。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白莲教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反抗政府。在他们眼里,根本不管哪朝哪代,只要有新王朝出现,他们必定是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如今看起来,白莲教如此举动颇为可笑,难道是闲着没事做么?

笔者觉得,白莲教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那便是建立一个属于摩尼教的国家,让“光明”战胜世界上的“黑暗”,从而使“人间”变成“天国”。这乍一听还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显然,白莲教没有能力推翻历届的封建王朝,只有背地里搞些小动作。
在白莲教教徒的心里,摩尼教的光明神就是佛教里的弥勒佛。他们甚至认为:弥勒佛终将会取代如来佛,从而把身处压迫中的人民从统治者手中救出。

从上面来看,白莲教的想法无疑是痴狂的,甚至在后来,白莲教的教徒为了希望弥勒佛早日降临,更是宣称要在一千年里发动无数次的造反。

宋朝时期,白莲教便策划了一起造反事件。当时造反的人为白莲教教徒方腊,这次造反声势浩大,先后波及大半个宋朝,之后,被宋朝将领童贯率领大军剿灭。
有了这次教训,宋朝自然不敢对白莲教再有轻视,当即,将白莲教定义为邪教,并在全国范围内清除遏制,这才使得白莲教势头被压下去。
然而,仅仅是暂时打压下去了而已,到了元朝,白莲教势力再次抬头。

这次之所以会出现死灰复燃,还是由于元朝的宗教政策。当时的蒙古人空有匹夫之勇,却一点也不通文墨。对于历史更是看都不看,自然就不知道白莲教曾于宋朝造反。

因此,白莲教于元朝逐渐发展壮大,元朝也只是视而不见,丝毫不放在心上。尽管之后元朝有了担忧,开始禁止白莲教的发展,但是,其只是停留在书面,并无实质打击。
终于,在公元1351年,当时北方旱灾闹得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之后黄河决口,更是使得民间哀鸿遍野。于是,白莲教趁机起义,很快便引起一大批追随者,这次起义也被称为“红巾军起义”。

为了这次起义能够彻底推翻宋朝统治,白莲教的首领更是宣称自己为宋徽宗的九世孙,想借着出师有名,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随着起义军队的不断壮大,白莲教开始打出旗号,高喊着“驱逐胡元,恢复大宋”,一路上攻城掠地,竟然打的元军一时无法反抗。

随后,起义军占领了开封,准备重建“宋朝”,再对元朝进行全面攻击。然而,白莲教显然小看了元朝的实力。在元朝政府调整一番后,几十万大军参与镇压围剿,白莲教发起的起义很快失败。
下面说再到明朝,稍微有点意思。
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曾经就是白莲教的教徒,可是,等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开始对白莲教进行禁止封杀,严禁白莲教的传播。看来,朱元璋相比于教派,更加珍惜自己的江山,他了解白莲教的行事作风,若放任其发展,必然会对自己的大明王朝造成威胁。

尽管明朝严禁白莲教立像聚会,但是,仍然管不了其偷偷发展。

到了明朝中期,整个朝廷内外贪赃腐败,人民颠沛流离。这个时候白莲教再一次趁机发动起义,然而,明朝当时国力尚在,很快将起义镇压下去。白莲教在受到追捕的情况下,不得已逃入蒙古地区,投靠了当时一位蒙古酋长,成为其手下。
在蒙古,白莲教对于明朝的恨意愈加强烈,于是,他们极力煽动蒙古的酋长进攻明朝,并为其刺探情报,提供一些线索。很快,蒙古与明朝讲和交往,为了表达诚意,蒙古将所有白莲教教徒送给了明朝,结果可想而知,全部被明朝杀死示众。

明朝覆灭后,清朝出现。而白莲教却又如墙头草一般,站在了明朝的立场,并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成为清政府心里的隐患。虽然,清朝曾多次对白莲教进行镇压重创,但却是越杀越多。尤其是在公元1796年,白莲教发动了清朝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起义,这场起义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快速席卷全国。

关于清朝的这场起义,有必要详细说下背景。
清朝自康乾盛世以来,便一直透支着这种自信,哪怕是清朝慢慢衰落,其还是不断炫耀着曾经的盛世。
仔细回顾清朝历史,便可以发现清朝人心里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早已经埋下了亡国的种子。在乾隆执政时期,清朝民间已经开始颠沛流离,许多人一日二餐都成了问题,土地被兼并的问题又日益严重。

面对民间如此疾苦,当时的乾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应对举措。

在康乾盛世的末年,乾隆一定程度上的过于自信,导致了民间疾苦难以被真正重视。在当时乾隆眼里,经过多年励精图治,天下早已太平,又怎会出现衣不蔽体、居无定所之事。也正是这种自信,害的清朝陷入恶性循序,哪怕乾隆之后再出明君,也是回天乏术。
所以,从那个时候,清朝各地便不断爆发大大小小的起义,虽然没有引起乾隆重视,但是,它却为清朝之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随着流民的不断增多,原来尚存奄奄一息的白莲教再次死灰复燃。他们疯狂的吸收流民、灾民,进而发展壮大。白莲教很会利用当时流民的心理,给他们灌输生存信念,成功招募众多教徒。

利用着这些流民,白莲教很快称霸一方,势力愈来愈大。但是,清政府对此却是毫不为意。当时的清朝大大小小的组织有无数个,因此,在清政府眼里,白莲教这种组织早已衰落,翻不起什么浪花。

但显然清朝要为自己的这种低估付出代价,随着白莲教的率先起义,造成各地起义军争相响应。这种蝴蝶效应显然是当时的清政府没有料到的。尤其是当轰动效应越来越大,逐渐已经发展到威胁清朝统治的地步,这个时候清政府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开始组织军队进行镇压。
清朝组织围剿的时候,湖北襄阳的起义军已经成了气候,再加之训练已久,早已不是以前仓促聚集的乌合之众。因此,刚开始的镇压,清政府并没有获取什么甜头,反而使得湖北襄阳的起义军杀出包围。

再加上,各地的起义军纷纷响应支援,整个清朝陷入到一场规模宏大的起义运动。清政府放弃与湖北起义军正面对抗,转而先去镇压四川方面的起义军。湖北起义军看到清政府调转枪口,便兵分三路进入四川,赶在清军前面与四川起义军会和。

这样一来,起义军的主力汇聚到一起,战力强大,就连清军一时都奈何不得。由于当时清朝统治腐败无能,民间怨声载道。因此,起义军一出现,便受到各地百姓的支持,一路上送水送粮,按当时来看,起义军还真有可能推翻清朝统治。
然而好久不长,清政府很快抓住这个致命弱点,将百姓与起义军隔离开来,禁止百姓向起义军提供支援。于是很快,起义军失去粮草支援,很快人心开始涣散。毕竟,大部分起义军都是临时聚集起来,一旦遭受到打击,很快便如鸟兽散,丝毫抵不上正规军队。

随着不断有人退出起义队伍,整个起义军战斗力随之减弱。清军便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围剿,起义军连连败退,一直到四川和陕西两地交界处。而到这时,起义兵力也从当时的几十万减员到两万余人。

最后,在强势镇压下,清军终于剿灭最后一股反抗的起义军。自此,这场规模宏大的起义运动到此结束。毫无疑问,这场起义已经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令其一度闻之变色。
在这场起义中,清政府可谓是损失惨重。为了镇压动乱,清政府前后动用了近二十万军队,高级将领阵亡二十多人,普通将领阵亡四百余人,死去的地主乡绅也达到了上千人。另外,清政府在这场起义里所耗费的财力也是规模空前,据悉为了镇压起义军,清政府投入近两亿白银,打到最后整个国库都快空了。

这里,在明清时代民间秘密宗教世界最为著名的人物有罗清(罗祖)、李宾(普明祖)、王森(石佛祖)、韩太湖(飘高祖)、董计升(董老师)、刘佐臣(圣帝老爷)、羊宰(羊祖)等。对白莲教宗教理论体系最终形成起过重要作用的民间秘密宗教理论家是罗清、弓长与木人。

经历了这次动乱后,清政府也随之元气大伤,如同丢掉了半条命,从此以后大清王朝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如今已是21世纪,所谓的白莲教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其存在的历史意义仍然值得我们深思,白莲教的每一次起义,恰好是历届王朝统治最为腐朽的时候。或许白莲教的存在,正是古代人民对于统治阶级剥削腐败的无声反抗。

方航家 发表于 2018-5-1 01:57:05

我敢说现在也是有的,但是天朝过于暴力的镇压使得组织无法壮大罢了,曾经的李红志、严新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前中国有一神秘的组织,凡国家发生动乱他们就出来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