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d29cajsi 发表于 2017-5-4 00:09:00

毕生致力于通臂拳,劈挂拳、苗刀、青萍剑的郭长生

郭长生(1896-1967)字:恩普,河北沧州人。 郭自幼喜武,力大臂长,身轻步灵,根基扎实。民国7年(公元1918年),被直隶督军曹锟部先入武术营。此间,结识精通臂拳和苗刀术的刘玉春。因其聪颖好学,深得刘的偏爱,除授以通臂拳法和苗刀外,并令其徒赵士奎授以劈挂拳法。民国十二年(1923年),曹锟贿选大总统,郭为其贴身护卫。翌年,郭对曹的行为不满而返乡。民国十七年(1928年),郭去南京中央国术馆应试,其苗刀技法、通臂拳术赢得馆长张之江赞赏,留馆任教。后被派往外交部授艺。在国术馆期间,又撷取众家之长,发展通臂拳法和苗刀之术。曾参加全国第一届国术国考,并以不败记录荣获“最优胜奖”,为此,冯玉祥亲赠龙泉宝剑一把。

郭长生一生授徒众多,大多数是武林佼佼者,亲手培育的曹晏海杭州打擂,一举击败具有“铜锤铁臂震江南”之称的上海“江南大侠”刘高升,继之在1930年上海全国擂台赛上又先后击败了各路武林高手,荣获“武状元”。上海市市长张群、大享杜润生和蒋介石的老师黄金荣分别赠送了银盾和银楼。

 郭长生毕生致力于通臂拳,劈挂拳、苗刀、青萍剑的演习。同时,博采众长
一通百通,涉猎太极、形意、八极、等诸拳,融汇贯通。他不动无形无式则矣,动则脚下生风,进退趋避神出鬼没,起落钻伏如墨燕点水,其功艺集快、历、美于一体,博大精深。因他身敏体灵,人称“郭燕子”。
“郭燕子”一生走南闯北,浪迹四海。早年曾授拳于保定曹锟苗刀营,后又受聘于南京中央国术馆任苗刀教授兼外交部武术教官,为发展祖国的武术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郭长生出生的年代正是中法战争刚刚结束,中国受帝国列强欺辱,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最黑暗时期。当时,郭先生家境贫寒,父亲早亡,跟母亲过着劳苦生活。
国难、家贫,郭长生是个热血青年,怎样才能摆脱贫困,报效祖国呢?这时,孙中山先生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提出“提倡武术,健身强体”的号召,这对郭长生影响很大。于是他决心走这条路。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占整个东北。当时郭长生正在家中歇伏,由于敌人封锁,没能随中央国术馆搬迁后方。一家人只好靠他过去微薄积蓄维持生活。日子一长,就闹起饥荒来。这时,有好心人劝他别端着金碗要饭吃,让他去日本开办的学校任武术教员,当即被他拒绝。后来日本驻沧最高司令官太田少将三次派人以高薪聘请郭长生去该队教授苗刀,都遭拒绝。他抱定决心:“宁死不当亡国奴”。
郭长生作为一代武豪,他的高尚品德,精湛武功,民族气节,侠义行为,将世世代代为人们所抟颂。
杨澄甫 (1883- 1936)又名兆清。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福魁之孙。河北永年人。幼承家学,不断研练改进,形成太极拳的一种主要流派。早期授拳于北京体育研究社。1928年偕门人武汇川、董云培南下,巡回授拳于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途经沪参加上海市国术运动大会,作名家表演。 1929年上海市第二次国术考试任评判员。曾任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等。1930年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1934年应广州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广西第四集团军及公安局之聘到粤、桂教授拳术。1936年因水土不服得病归沪,旋即逝世。从学者极众。著名者有崔毅士、李雅轩、武汇川、傅钟文、董英杰及其子杨振基、杨振铭、杨振铎。等等。著有《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等张占魁
张占魁,字兆东,同治四年(1865)八月生于河北省河间县后鸿雁村。早年在家务农,从一姓王拳师习少林拳技。光绪三年(1877)秋,因华北大旱,张占魁进津谋生,以贩卖瓜果蔬菜为生。有幸结识河北深县李存义,并结为金兰。后经李荐拜师于刘奇兰先生门下,习形意拳法。
光绪七年(1881),在京结交程庭华,并有意拜师于董海川先生门下学艺,因当时董已年迈,其八卦掌技艺多由程庭华传授。1882年冬,董海川去世,张占魁坟前递帖,程庭华代师传艺。后成为近代武术史上一代巨匠,其形意拳、八卦掌技艺炉火纯青,功力独到,有“闪电手”之称。
1900年后,在天津历任县衙“马快”、营务处头领,拿贼捕盗,成绩卓著。1911年,参与创建天津中华武士会,并亲身执教。1918年9月,与李存义一道携门人韩慕侠、李剑秋、刘晋卿、王俊臣等十余人进京,参加在中山公园举行的“万国赛武大会”,挫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此举在当时轰动全国,京津等多家报刊均有记载。
晚年,张占魁在天津家中以授徒为乐。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1930年上海市运动会、1933年青岛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南京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第二届国术国考、1934年天津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张占魁应当时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邀请,出任总裁判长或评判委员之职。
民国二十七年仲夏(1938年7月),因患食道癌在天津去世,享年73岁。一生传授门徒学子达数千人,知名者有:王俊臣、刘晋卿、裘稚和、李剑秋、赵道新、姜容樵、钱树樵、张雨亭等众多。为后世形意拳、八卦掌的发展与传播贡献极大
李瑞东
李瑞东(1851—1917)名树勋,字文侯,号瑞东,武清城关填人。因鼻子扁平,人称“鼻子李”。自幼癖好拳棒。曾拜河北饶阳戳脚门名师李老遂求艺九年,尽得其门真髓。后与王子斌结为金兰,学弹腿功精妙。又与董海川学得八卦掌,武功大进。
光绪十六年,被端王府聘为武术教师。二十年为慈禧太后作祝寿表演,飞身跃至太和殿顶,显露轻功绝技,被慈禧誉为“神鹰”,留宫内充任四品带刀侍卫,实则在宫内传授武功。

数年后回乡,又拜甘淡然为师,习练“八卦奇门拳”,武功达出神入化之境,熔六门拳术于一炉,创李氏太极拳,国内外均有传习者。

一生致力推广武术,门徒百余名。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任会长。民国初,以武德高尚,主持天下武林英雄会,任总裁判长并做上乘武功表演。
博学多闻,通晓医术,药理、针灸、点穴、内外伤科皆通。在县城建有济生堂药店。为人治病,不取分文。1917年农历正月初二辞世,年六十六岁张策(1866—1934)字秀麟,武清县下伍旗乡马神庙人。通臂拳名家,为清末明初“京东三杰”致意。生于武林世家。幼时家贫,身体瘦弱,七八岁时随父辈练武。后从师王占春学“五行通臂拳”。继遇奇人韩老道指点,苦练磋磨,历时数载,深的其拳精妙。又拜陈庆、杨建候为师习太极拳。工武勤苦,精益求精,持恒不辍。壮年时,武艺超人,颇有声望,闻名于大江南北。 1934年11月17日《民生报》载:“通臂专家张策精于技击,初有声于燕赵之间,常被走关外,南至齐鲁。踪迹所至,声誉大振”。
武艺高强,武德高尚。光绪三十一年在香河县各村教练拳术。1914年在北平市电话东局和南分局教练武术。1923年在北平体育学校(后改为国术馆)任武术教师。1930年去奉天府国术馆任教。“九一八”事变后返北平。后又在沈阳、北平等地开设武馆,广收门徒,弘扬国术。
心意六合拳上海派开山鼻祖--卢嵩高卢嵩高,河南省周口人氏,回族。生于1873年,卒于1963年,享年90岁。谱传是心意六合拳第八代传人,师承袁凤仪,是河南心意六合拳在发扬光大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卢自幼酷爱武术,曾习回教门拳术,后拜袁凤仪为师(袁凤仪,河南周口人,绰号袁氏猿,幼习少林派拳术,后在岔河口高台茶馆巧遇往来于鲁山、周口之间做生意的心意六合拳一代宗师买壮图,而得拳术之真传)专习心意六合拳。自得明师传授后,卢深得心意六合拳之精义,十余年如一日,晨昏苦练,终成一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拳家巨子。
  卢嵩高与尚学礼、杨殿卿同堂学艺,因他们三人皆系周口人,又都练成一身非凡的武功,故在河南武林有周口三杰之称。
卢嵩高先生艺成后,先在老师袁凤仪经营的万胜镖局充当镖师。后因袁师年老体弱,无力从事镖局,镖局关闭之后,卢离乡辗转于京汉谋生。卢嵩高中年曾住蚌埠,代师传艺于师弟宋国宾,并协助宋开设镖局业务。后由蚌埠过南京后定居上海,在市区英德里,以传拳授徒为业。

卢嵩高在上海传拳多年,门生弟子众多,然而得其传者仅解兴榜、于化龙、李尊贤、张兆元、王蓝田、凌汉兴、马小凯、孙少甫、马义芳、王守贤等。以上诸师多已过世,现存者唯于化龙先生尚能传拳授技。

  卢嵩高为人憨厚,平易近人,善交好义,在武林中德高望重,深受上海武术界的尊重。
三十年代末,形意八卦名师张兆东曾对卢嵩高的武功作过这样的评价:他的武功在大江南北罕有匹敌,其打人十个单把式,而不同样,千变万化仍是一个单把式
太极名师- 陈发科
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陈长兴曾孙。师承其父陈延熙。陈发科幼年之时身体十分羸弱。14岁时,在街上玩耍,同族的叔伯们议论:“他们家辈辈出能人,他老祖宗、爷爷、父亲都是高手。到了他这儿算是完了,你看这孩子,整天光知道玩。”从此陈暗下功夫,每日练拳几十遍,如此数年,身体健壮,而且拳艺大增,功夫越来越精湛。20岁时,陈发科功夫已达上乘。他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史上的代表人物,

从20年代中期到50年代逝世,长期在北京授拳,使陈式太极拳逐步走向社会,为社会所熟悉。当时的武术诗人杨敞(季子)有诗云:“都门太极旧称杨,迟缓柔和擅胜畅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他拳艺高超,为人忠厚,淡名利,讲信义,深受京都武术界人士推崇,被尊为“太极一人”,跟其学武者越来越多,桃李遍于海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于陈式老架中增加了不少转腕缠绕动作,缩短了练功周期,对原传老架又作了创造性的发展。由他修改、其子照奎定型的一路太极拳(83势)、二路太极拳(78势)现被称为新架。其著名高徒有:沈家桢、顾留馨、洪钧生、田秀臣、雷慕尼、李经梧、冯志强、肖庆林、等和子照旭、照奎以及女儿豫侠。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陈式太极拳》一书,便是由他的弟子沈家桢、顾留馨所著。其中的一、二路太极拳(即新架)便是依据他晚年的拳势所定。

郝先生 , 讳和 , 字为桢 , 直隶广平永年县人 , 受太极拳术于亦畲先生 , 昔年访友来北京 , 经友人介绍 , 与先生相识 , 见先生身体魁伟 , 容貌温和 , 言皆中理 , 身体和顺自然 , 余与先生遂相投契 , 未几先生患痢疾甚剧 , 因初次来京不久朋友甚少 , 所识者 , 惟同乡杨建侯先生耳 , 余遂为先生请医服药 , 朝夕服侍 , 月余而愈 , 先生呼余曰 , 吾二人本无至交 , 萍水相逢 , 如此相待实无可报。余曰:此事先生不必在心 , 俗云四海之内皆朋友 , 况同道乎。先生云 , 我实心感 , 欲将我平生所学之拳术 , 传与君愿否 , 余曰恐求之不得耳 , 故请先生至家中 , 余朝夕受先生教授 , 数月得其大概 , 后先生返里 , 在本县教授门徒颇多 , 先生寿七十有余岁而终 , 其子月如能传先生之术 , 门徒中精先生之武术者亦不少矣国英,字虎臣,别号小侠,北京市人。生于一八八○年,卒于一九四七年,享年六十七岁。先师虎臣是著名形意拳大师宋世荣老先生的长子,自幼聪明过人,嗜爱学习。除于攻读之外,并从父教,勤练武术,以形意拳为主旨,并融会太极、八卦、长拳之精萃及各种长短器械。由于他心智敏捷,领悟性强,又苦心钻研,所以很快承授起家传的超绝技艺。他在数十年的实践中,自己创编了徒手对练拳十面埋伏、战斗枪(大枪)和战斗剑等,不搞花架,都以实战应用为旨。他所习之各种拳术套路及器械,虽然种类繁多,但都博而精、纯而妙,别具一格。特别是他所练之大枪,在上、中、下三部各招各式及身法中的劈、扎、崩、剁、磕、锁、拿、挑、搓、拨等动作中,都能体现出灵活敏捷,长枪而能短用,“手应心,所向无敌。他曾任晋军王嗣昌部下,执法、督战总队长兼武术教练。一九三○年,先师至榆次北关树林街开设修理钟表铺为业,并继父志广为收徒,传授武术。当时以晋护路军从者为夥,其中功夫深厚者计有刘瑶琨、潘振英、陈光斗、崔继先,席子勤、张效先为最。太原一带有董秀升、吕佩双,太谷有石瑞亭、魏小鑫、邢子成。以上诸门徒相继去世,现据所知者有张剑青(子良),在西安市寄居,亦继续传授后一代

龙7483 发表于 2017-5-8 21:41:09

最厉害的应该是一代心意六合拳大师卢嵩高。他出道万,一个人在上海为心意拳抢下了一亩三分地。

武林至尊宝 发表于 2017-5-15 19:58:04

少年时体弱是惯用情节,以前体弱多病后面是没有机会成为高手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毕生致力于通臂拳,劈挂拳、苗刀、青萍剑的郭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