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魔 发表于 2017-1-18 17:32:33

个人对《逝去的武林》里人物及相关历史的看法

本人常常接到一些武术爱好者的来信,其中不乏就《逝去的武林》里面涉及的人物及事件向我进行咨询。最近,网上有些文章,就该书及相关人物,特别是薛颠先生等武林前辈进行讨论。本来,我不想在这个时候写东西,其原因很简单:我现在发表文章,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但是,本着一个从武术爱好者的良知出发,特别是做为一个形意拳传承人的身份,我觉得还是应该舍弃个人的顾虑,将我所知道一些事情公布出来。否则,就是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不负责。


1,《逝去的武林》是不是一本好书呢?我的回答是:不仅是好书,而且是很好的书。其原因很简单:许多武术爱好者就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才对形意拳产生了兴趣,进而才关注和练习形意拳。这本书,的确是开创了武术文化的一个新篇章:用文学手法,以民国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为背景,通过对近代武术历史上几个关键人物的描写,来描述形意拳修炼中的乐趣。这可能是为什么该书非常流行的原因吧:我不只一次听说:在很多公园里面,常常有年轻的小伙子拿着这本书在比划动作,也常常有人拿着这本书向公园里面其他习武的人咨询书上的内容等等。这些,都从某一层面上体现了这本书的价值。
但是,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是不是人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练功的秘诀?是不是书里面描写的技术细节都非常正确?我过去从来不想公开说这些,今天,我索性公开讲讲吧。
(1)这本书是一本武术故事书,是对武林掌故的一个描述;里面的情节和所谓的历史,其实很多都是为了突出文学性而忽略了历史的真实性。比如对薛颠、唐维禄等人物的刻画,对诸如拜师、比武等事情的渲染等,都离真实的历史相差很远。
(2)书中对技术细节的描写,有的很好,因为那是习武之人普遍认可的东西。但是,里面很多技术性描述,都缺乏实践基础,更与实际练法相反。比如对六部剑(书中的叫法)就是错误的。形意门中的那个剑法是有的,但从名字到练法,则根本不是那本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书中的练法,是法术或者是巫术,根本不是武术。这些,形意门中有识之士都知道。
(3)书中的历史问题,更是模糊不清。这些,我在本文的其他部分会涉及。



2,李仲轩问题。该书是由李忠轩口述,后经作者进行加工润色后的产物。严肃地说,该书的作者不是李仲轩,或者也可以说李仲轩只是该书的素材提供者。这样,作者是否忠实地反应了李仲轩老人的本意,是否对李的口述进行了修改等等,则需要向徐浩峰同志进行核实了。我对李仲轩的看法是:
(1)他学习过形意拳,虽然不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但是他实际的练习体验也不是非常丰富的。这些,真正的练家子都能从书中那错误百出的描述中体会到。比如夜练形意、站桩如抱女人等等,都是证据。
(2)他到底能归到哪家?我认为他既不是薛传,也不是尚派,如果非要归到某一家,应该归到唐维禄门下吧。本文的后半部分将涉及这个问题。
(3)但是,我不得不说,也不得不承认:李仲轩老人是个老江湖,是个久经沙场的老人,是经历过几个朝代的过来人,是见过几个前辈名家的爱好者。所以,他说出的话,如果对形意拳和象形术不系统地了解,则很容易从练习上被误导。这虽然不是老人的本意,应该也不是作者的企图,可是这是客观事实。不信,哪位爱好者是依照该书而练出一些大家都公认的成绩了?
所以,我以为:对李仲轩老人要从道义上尊重,但是也要从学术上认真。否则,会违背老人的本意的----他无外乎是要将自己听说和见到的一些故事告诉大家,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这应该是他的本意吧。如果对他的个人经验无限制地夸大,那样会违背老人的初衷,更违背了学术发展的规律。


3,薛颠先生的问题。我学习过多家功法,就形意拳,我学习了包括李存义师祖的练法,张兆东师爷的练法,和薛颠师爷的练法。比如,我向薛师爷的两个徒弟学习过,而且,我祖父也私淑薛师爷。我小时候,更有幸见到过许多了解薛师爷练法的老前辈。纵观现在一些网络上一些后学,虽然他们只是参照薛师爷留下的那几本书和《逝》书,却公开教徒弟。更有甚者,居然以正本清源自居,岂不可笑!所以,我认为自己是有义务将我知道的薛师爷的一些事情与大家分享一些。
(1)薛师爷是不是一贯道的首领?就我所掌握的说法是:他不是什么一贯道的首领。是的,薛师爷喜欢道学,但是喜欢道学并不等同于是一贯道。而且,就目前所公开的证据,对他是一贯道首领的说法,还都是停留在道听途说的水准上。也就是说,这种缺乏官方文件证实的说法,是不确切的。他的徒弟张松林,也是我的老师之一,就曾经说过:”薛老师喜欢道学,有学问“。但是,道学并不是一贯道。而且,还有许多事情,将来我要整理后慢慢公开。大家一定要清楚:在那个改朝换代的特殊历史阶段,很多人冤枉地死去了,本来是应该值得大家同情的。当时,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反观起来,都是中国人屠杀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自相残杀!这是何等的悲哀!难道我们现在还要拿那个非理性非正常的时代所发生的非人性非道德的悲剧说事吗?
(2)薛颠先生的功夫怎样?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好!我小时候见过许多认识薛先生的前辈,他们对薛师爷的功夫都不仅是赞不绝口,而且有的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我向胡金岭老师学习的时候,他虽然是韩子衡的徒弟,但是,在向我传授形意的过程中,常常说薛颠是如何教的等等,并且不止一次地说:”薛颠的东西,就是好!“我祖父是张兆东的弟子,由于师承问题不能拜薛颠先生为师。但是,他是向薛颠先生请教过的,他对我说过多次:”薛老师的东西,是最棒的“。我祖父是给李存义先生押过镖的,走南闯北,见识过许多当时的大家。可是,当他提到薛先生的时候,老是鼓励我好好学习薛传形意的练法。这些都是我个人亲身经历过的,他们都是亲身见识过薛先生,他们是第一手材料的拥有者,我相信他们。那些对薛师爷口诛笔伐的,请问,你们哪个系统地研究过薛师爷的练法?你们那些想法,难道不是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断的结果?
(3)汉奸问题,更是可笑。一个武者,在当时是要养家糊口,是要生存的。如果没有投靠日本人,如果不是什么一贯道的首领,如果不是杀人放火,那何罪之有?我们谈论的是武学,难道一定要武者都要政治上保持先进性?难道非要对方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才可以?难道薛先生必须是地下党或者公开抗日的大英雄才可以?这种政治挂帅的做法,到什么时候才能从某些国人的基因中清除掉?所以,薛颠先生不仅不是汉奸,而且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武学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这就象当初炎龙在线的那些网络骗子攻击我的时候说的话:“杨海是个卖国贼。。。” 我其实就是一个在海外漂泊的武术爱好者,就是教了几个外国人,难道就是卖国?难道国家这么好卖?今天,反观那些对薛先生的武学和人生进行诽谤的,让我忽然发现我们两代人之间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4,关于尚云祥。尚派是很好的流派,是我很尊敬的流派。但是,是不是薛颠先生再和尚云祥先生比武的时候输过手?我的回答是:根本没有那么一回事。《逝》书中描写薛先生返津后要找傅剑秋先生比武,那也是小说的杜撰而已,是为了突出文学性和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已。对此,薛傅两家的后人都对比武之事否认之,这些,难道不说明一些问题?
至于薛尚二人谁的功夫好,我的回答是:我们不应该弄那些关公战秦琼的假设。二人都是形意门的顶门柱,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他们没有公开比过,如何能为了诽谤薛先生而编造尚老打败薛颠的谎言?难道可以通过对尚老,孙老的高抬,就能诋毁薛师爷的水平和贡献?相信天下有良知,有见识的形意拳爱好者是心明眼亮的吧。


5,关于唐维禄问题。在《逝》书出现之前,我是不知道唐维禄的。我和他的后人唐胜军老师很熟悉,好多事情不好多说。但是,我还是要简单地说说。唐维禄老师,的确是我后来看了《逝》书才知道的,而且我所接触的天津市市区内的形意拳界的朋友,也都是这样说的。唐维禄老师是在他的家乡有名声,这应该不假。但是,真的是否有”河北二禄“ 的说法,我则不知道,我所认识的形意拳的练家子,也都不知道。可能是我见识短浅吧,我的确对唐维禄老师不了解。但是,李仲轩老人对唐维禄老师是推崇备至,由此可见,唐维禄老师应该是李仲轩老人的真正授业恩师。这就是我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将李仲轩老人归为唐门的说法。因为李仲轩口述,说他自己只是见过薛颠两次而已,而且他也没有向尚系统学习过什么,这样,将李仲轩老人归为薛传和尚派都有些欠妥。


总之,我以为:谈论薛颠先生是不是一贯道和汉奸的做法,本身就是个问题。关于前辈的政治问题(如果存在的话),我们后人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客观地予以分析。那些想通过以所谓的莫须有的政治问题而否定前辈的武学贡献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我断言:再过几个世纪,只要形意拳不消亡,中国武术不消亡,大家都将永远记得薛颠先生的贡献。他的练法,他的图书,他的拳照等,将永远会被形意拳爱好者所珍视。那些所谓的政治问题等,将会被历史的步伐甩得远远的,最终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此,当务之急,是要好好整理、挖掘和继承薛颠先生的拳学思想,好好发扬他的功法体系,那样,才是对形意拳的发展做出的真正贡献。
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思想也要跟进。现在,国家是积极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政府都在淡化历史问题,都在淡化政治话题,可是有些人却做与创建和谐社会不谐音的事情,的确可笑。
我做为海外的一个炎黄子孙,常常因为看到我们的文化被逐渐侵蚀而痛心疾首。做为武术爱好者我们能不能立起脊梁,挺起胸膛,都来做些对发扬国粹有益的事情?
而且,无论您是那个流派,无论您抱着何等目的来诋毁前辈先人,到头来只能暴露出你们的无知。无论孙们,无论尚派,无论薛传,都应该团结一致,继往开来。前辈的恩恩怨怨,应该从我们这一代被摒弃掉,这样,才是真正的形意拳人。

wujunlin500 发表于 2017-2-3 03:15:03

谢谢楼主的分享,楼主辛苦了,希望楼主以后还能分享一些好的东西,加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个人对《逝去的武林》里人物及相关历史的看法